而對于TPP對中國貿易地位的影響,巖田認為由于中國為保護本國產業而設置的行業貿易障礙,短時間內中國不可能加入TPP,而日本一旦成功加入TPP,那么美日將會發揮主導作用并形成“擠出中國型”的地區貿易體制。注冊美國公司知識這一威脅將迫使中國更積極地推動中日韓之間的FTA。
隨著亞太地區對美國利益重要性的不斷上升,美國也將貿易視線將更多投往泛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下稱TPP)。
“我們希望11月在火奴魯魯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能夠在此議題上盡可能多的進展,希望至少能就廣泛框架達成一致,”美國國務院負責經濟、能源及農業事務的副國務卿霍爾邁茨 (Robert Hormats)在接受財新《新世紀》專訪時表示。
TPP協議最早始自2003年,當時新加坡、新西蘭以及智利希望能通過這一機制在亞太地區實現貿易自由化,此后文萊也加入了談判,并于2006年正式生效。按照這一協議,除了單獨以“黑名單”形式列出的項目外,英國公司注冊此前提及的三國將在一定時期內消除所有關稅,而文萊則將消除99%的關稅,從而實現成員之間的貿易自由化。
區別于一般性的自貿協定,TPP定位于高標準和全面。以往大多數自貿區協議主要限于降低商品關稅,促進服務貿易,很少涉及勞工和環境保護。而TPP不僅將規定取消或降低商品的關稅,還將涵蓋安全標準、技術貿易壁壘、動植物衛生檢疫、競爭政策、知識產權、政府采購、爭端解決,以及有關勞工和環境保護的規定,標準之高和覆蓋領域之廣遠超一般自貿區協議。
目前TPP的成員國除上述四國外還包括澳大利亞、秘魯和越南。2009年的貿易數據顯示,美國與這七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051億美元,在美國貿易伙伴排名中僅列第六位,顯然從貿易規模上看對美國重要性有限,但美國卻在2008年開始正式加入談判,目前已經舉行了八輪正式談判,在9月芝加哥結束的談判中,雙方在關稅、技術性貿易障礙、電信、政府采購、協調監管等方面都幾近終點。
美國顯然眼光不單是落在與已有成員國的貿易上,而是“以塑造一個將擁有廣泛成員和高標準的21世紀貿易協議”為目標,使美國在TPP的形成過程中扮演主要角色,從而以此平臺從經貿角度和戰略角度擴大其在亞洲的地位與影響力。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估計,亞太地區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GDP總和占到全球的60%,涉及的國際貿易量占到全球的50%。
美國國會研究所的一份報告顯示盡管美國仍是亞洲幾乎所有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但其相對重要性正在下降,亞洲國家內部的如東盟“10+3”和東盟“10+6”等框架都將美國排除在外,而中國在亞太的貿易地位則正在增強。美國特拉華州公司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和貿易分析人士擔憂本國在具有傳統優勢的亞太地區有被邊緣化的危險,而以TPP為杠桿來提升美國在該地區的貿易地位并配合其重返亞洲的外交策略成為重要選項。
鑒于美國的推動,TPP對亞太國家和地區的吸引力正在增強,加拿大、泰國已表示有興趣考慮加入TPP談判,臺灣也稱會在APEC峰會上向相關國表達參與意愿。面對即將召開的APEC峰會,日本已對加入談判表現出較為積極的態度,但迫于國內產業界壓力出言謹慎,稱參加TPP的談判并不意味著要加入TPP,可以在談判的過程選擇脫離。
“無論日本是否加入談判,TPP都會正常進行下去,但日本是否加入以及何時加入確實會影響該協議對亞太地區的代表性,”布魯金斯研究員梅策爾(Joshua Meltzer)表示。作為這一地區的另一大主要經濟體,日本的走向對于該協議的廣泛性標準將有重要意義。
日本青山學院大學WTO研究中心所長巖田伸人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日本參與談判是希望從制定規則的早期階段就參與到談判中。盡管野田首相有心推動,但農業界卻反對加入談判,而且更重要的是服務貿易方面,一國加入TPP,其行業規則將被標準化,會影響到該國的金融、保險、法律、咨詢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