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法律政策部的陳波對記者說,金融危機正是虛擬經濟過度發展帶來的后果,美國的實體經濟正在逐漸回歸,這與中國進行的產業轉型升級正面交鋒。“由于在虛擬經濟上走得太遠太偏,美國實質上也正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陳波說。2009年11月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聲明指出,美國經濟要轉向可持續的增長模式,注冊巴哈馬公司即出口推動型增長和制造業增長,發出了向實體經濟回歸的信號。
隨著發達經濟體加快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全球制造業的競爭日趨激烈,中國在傳統制造業上的轉型升級及發展新興產業的努力正成為西方國家眼中的“沙粒”。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局長周曉燕近期表示,在這一背景下,我國的產業升級受外部打壓逐漸增多。
周曉燕表示,由于我國產業結構也正在調整升級,我國企業與發達國家間的競爭正逐漸從“市場份額之爭”向“核心技術之爭”延伸,美歐等國家意在阻遏中國轉型升級之路,繼續占領把控全球高端制造業。
最典型的例子是,近些年來知識產權紛爭注冊加拿大公司日益成為我國企業面臨的重大市場風險。
數據顯示,入世以來(截至2010年),美國共對華發起知識產權337調查101起,主要涉及電子、化工等高附加值產品;2005年以來,美國連續6年將中國列入“重點觀察國名單”和“306監管國名單”;2010年美啟動對我知識產權侵權和自主創新政策的332調查;歐盟及部分成員國、日本、韓國等把知識產權列為對華經貿關系的關注重點。
一位接近商務部的人士也對本報記者表示,作為世界貿易規則的制定者,西方國家也常常用惡劣的競爭手段打壓中國新興產業的發展。“比如我國之前不能自主生產的某種食品添加劑,從西方國家的進口價格每噸要16萬~18萬元,但當我國攻克核心技術實現自產后,進口價格又被進口國人為降至每噸6萬元,給我國同類產業造成嚴重沖擊。”該人士說。
機電商會副會長王貴清表示,在傳統制造業基礎上,注冊馬恩島公司各國對我機電產品貿易救濟調查的對象逐漸轉向我國高科技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如歐盟2010年對我高科技通信產品數據卡發起三案調查,該產品是就我通信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王貴清說。
“我國轉型升級傳統制造業和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政策及措施日益成為美歐關注焦點和施壓重點,自主創新、政府采購、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將長期占據西方涉華經貿議題前列,并可能成為貿易摩擦焦點。”周曉燕說。
陳波表示,在尋找到新的經濟制高點方面,各國都在暗暗較勁,特別是與中國產業結構同質化競爭的新興市場國家也正通過貿易摩擦向中國的轉型升級施壓。
巴西上月16日宣布將汽車進口稅率上調30%,巴西當地媒體報道說,受影響的主要是進口自中國和韓國的汽車。巴西總統迪爾瑪·羅塞夫近期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表示:“借助積極且符合WTO規則的貿易防衛機制,巴西不會容許本國產業受到不公平競爭的損害。”“新興市場采用提高關稅等措施限制我產品出口較之歐美更頻繁,應對難度不斷加大。”周曉燕說。據統計,今年下半年,金磚國家對我發起反傾銷等案件量與歐美國家持平,涉案額已超過歐美。
不過,陳波指出,部分國家的貿易救濟措施雖然會帶來一定負面影響,但并不會令中國的轉型升級“傷筋動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