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美國擁有豐富天然資源,但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年報,高度規范的美國水產業在全球競爭當中卻注冊伯利茲公司表現欠佳,2009年漁獲量又略為下滑。
在此份涵蓋2009整年的調查中,反映出二十年來自然資源保護優先于生產力的趨勢。
美國在食用和商業魚類的捕獲量減少6%而為79億磅,總金額則下跌11%而為39億美元,使得聯邦貿易赤字多出22億美元,而達2800億美元以上。
根據NOAA調查,2009年美國漁業體制注冊法國公司大部份沒有改變,依舊采取繁重和有效的管控措施來管理漁民,這使捕獲量減少,但卻讓漁業在邁向可持續發展上更進一步。相關管控措施包括限制漁民出海天數,及在不同時期禁止進入某些漁場。不過新英格蘭底棲漁業的捕獲量卻在2009年增長11%,從1220萬美元增加到1.11億美元。在扇貝的貢獻下,麻州新貝德福港依舊是美國捕獲量總值最高的漁港,產值為2.492億美元,產量達1.7億磅。
以全球來看,NOAA報告中亦引述2008年全球野生和養殖在內的漁業產量增加1.7%,其中中國產量占全球漁業產量之33%,稱霸國際。以美元計價來看,美國漁業產值占全球第六,不但輸給中國,還排在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之后。這些國家的漁業產值大都占5%,美國略少一些。
NOAA用來追蹤永續漁業發展的指標連續十年攀升,從555.5來到573,漲幅3.5%。與2000年的357.5相比,總共增加60.1%。
這種以犧牲經濟來強調資源保護的立場,使得歐巴馬政府得以進行徹底的改革。雖然美國自2009年開始加速漁業的轉型,不過美國漁業報告中顯示,目前依然承襲布什政府留給民主黨的制度。
漁獲配額制度從克林頓時期便開始在部份地區實行,并且一直延續到布什政府。該制度允許漁民合作,并且為每種魚類分配可捕獲之總額度,鼓勵漁民與外部投資者和同業們進行配額買賣交易。
奧巴馬政府政策由NOAA總署長Jane Lubchenco執行,她在主流業界的反對聲中,將這項改革列為最優先級。而這不但為沿岸經濟帶來巨大成本,也花上了奧巴馬的政治籌碼。
新貝德福與格洛斯特之漁業利益團體提出訴訟,質疑底棲漁業漁獲配額措施的動機,以及其是否違反憲法第16條修正案。
Lubchenco承認,配額制的確消除相當程度的小型漁船漁業,并對大公司較有利。
反對奧巴馬政府在英格蘭地區推行漁業重造、現代化、資本重新規劃的整合勢力是支持奧巴馬的國會團體。成員當中有代表新貝德福的Barney Frank、民主黨麻州參議員John Tierney及John Kerry。同時還有幾位重要共和黨員參加,例如注冊意大利公司緬因州的Olympia Snowe和麻州的Scott Brown參議員。
一般認為麥格森 史帝芬漁業保育與管理法更能在保育需求以及自1990年中期發展至今的漁業團體的經濟利益上取得平衡。
就技術性來看,美國經濟已從泡沫時期恢復,但國際貿易赤字與工作機會減少的情形最近仍受到關注。9月10日紐約時報便報導關于漁業的貿易赤字消息。
美國工商業理事會Alan Tonelson和Kevin Kearns寫道,成功的復蘇計劃需用積極的措施來減少貿易赤字,包括采用新的或擴大關稅來鼓勵國內采購,抑制進口。還要有一連串強化工業的政策,以增加生產優勢并掌握新機。
NOAA指出,美國漁業的貿易赤字是源注冊德國公司于國內捕獲成本過高。新罕布什爾州漁民則表示,漁業的貿易赤字報告并沒有那么單純。
新英格蘭漁業管理委員會成員,同時也長期研究國際漁業的Goethel說,政府官僚體制也很可能促成漁業之貿易赤字,但它難以量化來證明。他描述美國漁業比大多數歐洲和亞洲的漁業都還先進,只是許多進口品就算加上運費也比國內供給更便宜。唯一能讓漁民們受益的貿易政策改變是NOAA要求所有進入美國市場的魚類都必須是可持續漁業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