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微拍精品,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国产三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视频

  •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稀土爭端背后的國際貿易悖論

  西方國家奉行的是“實用主義”,“具體是貿易自由還是貿易保護,要看哪個對自己的經濟有益,總之是以國家利益最大化來實施”。

  貿易自由與貿易保護本是一對矛盾,但是,如今他們卻并行不悖地出現在西方對華的貿易爭端中。

  最明顯的例子是美國最近一周來頻繁的動作:美國總統奧巴馬3月13日宣布,美國已聯合歐盟和日本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一項針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貿易訴訟;[注冊香港公司]19日,美國商務部終裁認定中國輸美鋼制車輪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20日,美國初裁認定,中國輸美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接受了2.9%至4.73%不等的補貼;也是在20日,美國商務部做出兩項終裁,認定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地區輸美二苯代乙烯增白劑存在傾銷行為,認定中國輸美鍍鋅鋼絲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

  如此的“防守”與“進攻”并舉,美國的目的很明確:既要狙擊對美國產業構成威脅的進口產品,也要確保美國亟需的戰略產品進口暢通。

  美歐能夠“扭曲規則”

  西方國家提起貿易訴訟,通常的目的都是“限制中國出口”,而關于稀土的糾紛與其他貿易爭端有點不大一樣,是“要求中國出口”。

  長期以來,中國以不到世界50%的稀土儲量來供應全球90%以上的稀土用戶,多年來,稀土開采區面臨巨大的環境壓力。[注冊香港公司]從2008年開始,出于對環境和資源的保護,中國對稀土實行嚴格的出口配額管理。2010年,中國政府開始對稀土資源的整合,目的是改變中國“稀土大國”卻掌握不了“稀土命運”的被動格局。

  中國整合稀土的系列政策引起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不滿,他們多次起訴,稱中國的稀土政策有違世貿規則,盡管美國多年前就已封存豐富的稀土資源,但這絲毫不會影響它借WTO向中國發難。

  2009年6月,美歐就曾將中國鋁土、焦炭、螢石、鎂等9種原材料出口政策訴至WTO“投石問路”。今年初美歐贏了針對中國9種礦產資源的世貿官司,這增加了西方對在稀土案上贏中國的信心。

  WTO在總的原則上雖然要求成員國共享市場資源,但對成員國的某些特殊要求也以“例外條款”的形式給予尊重。中國在10年前加入WTO時,[注冊香港公司]就在簽署的議定書中列出了84種產品的出口可以援引“例外條款”加以限制,但是稀土并不在其范圍之內。

  盡管中國現在多次強調:出于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加強對稀土開采和出口管理,符合世貿組織規則中關于保護可用盡自然資源的例外條款。但是,美日歐堅稱中國對稀土管制有違WTO規則,這次他們起訴中國他們有一條重要理由:中國的出口限制政策提高了中國以外地區的原材料價格,同時壓低了中國國內價格。這種政策導致下游生產商面臨巨大壓力,并被迫將業務、工作崗位和技術轉移至中國。

  對于爭議,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分析:“9種原材料出口訴訟案時我們也提到保護環境,我們的理由也能成立,但是涉及到太多國家的利益,他們會說你保護環境可以,但是不一定要采取出口限制政策!

  “在原材料出口管制貿易訴訟案中,中國已充分領教了西方的厲害!鄙虅詹繃H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說,在美歐主導下制定的世貿組織規則本身就并不完全公平,即使是本身公正的原則,憑著嫻熟的玩弄規則技巧,美歐西方國家也常常能夠成功地扭曲,反而給依據世貿規則初衷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扣上“違規”的帽子。

  在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看來,這次稀土爭端不是出于策略而是一種戰略考慮,美國通過起訴卻能夠達到“心理威懾”的作用。“美國就是要打掉中國戰略資源的主導權,他們從各方面把你的資源主導權給瓦解掉!

  發達國貿易保護主義有增多趨勢

  9種原材料和稀土,西方國家拉著貿易自由的大旗對中國進行起訴,但是在其他領域,它們則是動用貿易保護的“大棒”。

  商務部曾透露,[注冊香港公司]中國連續多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和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中國成為“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從輪胎、鋼材再到陶瓷等,經常成為反傾銷調查的對象。

  2008年,金融危機后,世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國國會在經濟拯救法案中增加了購買國貨條款,第一個豎起保護主義大旗。同時,美國為保護主義興起做了“充足的功課”,僅在“國家安全”的名義下就有從1917年的《與敵貿易法》到2007年的《外國投資與國家安全法》等十來部法律法規,此外還有諸多涉及反壟斷、反傾銷等與保護主義相關的法律法規。江涌說:“任何一個美國不喜歡或有挑戰性的競爭對手,美國都可隨便用某一種名義加以拒絕!

  最近一周來美國密集的貿易保護行動表明,近一段時間,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急劇抬頭!癢TO本身就具有保護機制,對一些國家又賦予特別的機制,這些年他們針對中國的反傾銷一直處于第一位并不奇怪。在當前危機下整個世界經貿大國都在退縮,貿易保護主義在衰退形勢下都會激發出來,尤其是美國”。江涌說。

  張燕生也認為,如今貿易自由主義有向西方保護主義回歸的趨勢,[注冊香港公司]從理論上說這叫全球化失控!懊绹苿尤蚧哪康氖菫榱俗畲笙薅鹊氐玫饺蚧募t利,他讓世界各國提供如勞動力、石油等資源,價格則按美元計價,最后怎么可能是我們受益呢?”

  華盛頓著名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世界銀行駐中國前首席代表黃育川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現在有一種趨勢正在形成,即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越來越多,而貿易開放越來越少。

  利益說了算的“任意主義”

  無論是以貿易自由的名義,還是以貿易保護的名義,[注冊香港公司]在貿易爭端中,西方國家總是能找到有利于自己的武器。它們不僅利用WTO的相關法規,還利用國內法,比如美國對高新技術的管制就如此。

  “關鍵是話語權在起作用。”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說,當發展中國家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重塑造貿易新規則時,發達國家則開始從“壓你開放”到“管國內政策”。他們會說中國的勞工標準低應該提高、環境成本應該提高,這實際已有超越WTO超越多哈談判的趨勢!跋⊥辆褪沁@樣,本來中國管制沒有問題,但是提高了西方進口的成本,西方又說這不行。他們掌握話語權,能夠把壞的說成好的、總之是要符合他們的利益。”

  江涌說,在解決貿易爭端時,即使美國發現現有的法律體系不能起到保護本國利益,也會很快地締造出新的機制,比如最新的TTP(跨太平洋合作伙伴關系協定),“關鍵是西方和美國有一整套的霸權機制,即使沒有,他們也可以很快造出來!

  曾有學者總結,國際貿易更像是一種任意主義:當西方國家暫時不需要的商品就對中國進行貿易制裁,實行貿易保護主義;他們國內需要的商品就強迫中國擴大出口,強調自由貿易。

  在江涌看來,國際貿易也并非像任意主義那樣“隨心所欲”,西方國家奉行的是哲學上的“實用主義”,“具體是貿易自由還是貿易保護,要看哪個對自己的經濟有益,總之是以國家利益最大化來實施。”

  知名財經作家張捷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說:西方對于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雙重標準在于 “你強的地方他保護,他強的地方推行貿易自由!

  在國際貿易中,“自由”與“保護”隨機應變不是今天才有。多位專家均提到英國和美國的例子,英國1860年推行自由主義,而英國衰落后則奉行貿易保護主義,當美國控制世界時又接過自由貿易的大旗。

  張捷說:“自由貿易的背后是美元的霸權,如果沒有美元結算權美國就是孤立主義,當年英鎊通行世界的時候英國也曾要求中國開放口岸進行貿易。”在張捷看來,自由貿易的核心是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沒有壟斷,有壟斷等就是宏觀經濟學要政府干預了,全球貨幣如果是被壟斷的,就不具備自由貿易的理論假設。

  西方阻撓中國改變“稀土命運”

  為了保護自己的環境,美國、澳大利亞等國都到國外尋求稀土資源。而長期以“白菜價”出口稀土的中國剛剛計劃開始保護環境,對稀土開采和出口采取必要的管理,立刻引起它們的反對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王亞光、任會斌、沈洋發自北京

  除了石油,從沒有一種資源能像稀土現在這樣舉世矚目!爸袞|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這樣的說法讓擁有豐富稀土資源的中國人為之驕傲。但如今,中東部分產油大國已賺得盆盛缽滿,稀土供應占全球九成以上的中國卻要長期忍受稀土被賤賣的現實。

  美日阻撓中國整頓稀土秩序

  稀土元素雖然在地殼中絕對量很大,但真正具有工業化開采價值的稀土礦床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哈薩克斯坦等幾個國家。

  中國擁有世界上儲量最多、品種最全的稀土資源,已知的17種稀土元素,中國都有一定儲量。1986年,中國稀土產量首超美國。美國一份名為《稀土元素全球供應鏈》的報告統計顯示,2009年,中國稀土儲量為3600萬噸,占全球稀土儲量的36%,產量為12萬噸,占世界稀土產量的97%。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稀土儲量為1300萬噸,占世界稀土儲量的13%,而產量很低,所需稀土資源主要從中國進口。

  然而,中國不僅沒有從寶貴的稀土資源中獲得應有的利益,反而付出沉重的環境和資源代價。

  中國國內稀土界素有“南贛州、北包頭”之說。在重稀土資源豐富的贛州,稀土開采一度使用的池浸工藝被稱為“搬山運動”先砍樹后鋤草,然后剝離表層土壤,所到之處山體植被都會遭受難以修復的破壞,浸出、酸沉等工序產生的大量廢水富含硫氨、重金屬等污染物,嚴重污染飲用水和農業灌溉用水。而在包頭,雖然輕稀土為主的稀土礦開采過程對環境的破壞力相對較小,但礦石的分離和冶煉過程仍不可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

  不僅如此,我開采稀土過程中的浪費更為驚人。據徐光憲介紹,包頭主東礦年開采鐵礦石1000萬噸中含稀土50萬噸,其中利用10%,浪費10%,其余80%進入尾礦壩。

  與此同時,我國稀土出口增長過快,走私也很嚴重。有關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出口稀土39813噸,比原計劃高出9555噸。與此同時,稀土走私繼續泛濫,據統計,在2009年前后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我國海關連續破獲稀土走私大案,涉案稀土總量上萬噸。

  如果繼續不加限制地開采,我國的稀土資源將會日趨枯竭。早在三年前,“稀土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光憲就指出,我國南方五省蘊藏著非常寶貴的中重型稀土,如果按照當時的開采速度,10年就會開采完了。而按照目前的狀態開采稀土,世界最大稀土礦白云鄂博礦稀土資源甚至可能在30年內消失。

  雖然付出了如此沉重的環境和資源代價,但是長期以來,中國并未把資源和環境成本未計算在內,一直以“豬肉”甚至“大白菜”價格向美國和日本等國大量廉價出口稀土資源。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等國家相繼關閉本國礦山,轉而從中國進口。一旦中國稀土資源枯竭,就要反過來向美國和日本購買稀土,屆時,他們可能會以上百倍、上千倍的價格“出售”稀土材料。

  美國等為何不開采本國稀土

  為保護環境和資源可持續開發,中國近年來對稀土開采和出口等方面采取了必要的管理措施,但卻在國外引起很大爭議。事實上,與其說中國壟斷稀土供應,不如說其他國家國內行業準入門檻過高。

  以美國為例,美國的稀土資源探明儲量僅次于中國和獨聯體國家,位居世界第三。其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芒廷帕斯礦山,是中國以外地區已發現的最大稀土礦山,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該礦山一度是全球稀土第一大供應源。2007年4月,美國鉬礦公司宣布重新開發已關閉五年的芒廷帕斯稀土礦,并在2008年進行了恢復性生產。雖然目前已恢復了開采,但規模仍然不大。

  對此,江西依路瑪稀土發光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首席科學家唐寅軒認為,美國一向重視國內環保問題,芒廷帕斯礦當年停產的一個重要原因即環境污染。如今,芒廷帕斯要恢復生產,必須經過嚴格的環境評估,大規模開采起碼還要2年到3年,而且環保投入會非常大,在綜合開采成本上肯定要比中國稀土開采要高很多。

  同樣,環境因素有助于解釋澳大利亞礦業巨頭萊納斯礦業公司,為何在馬來西亞建設稀土冶煉廠。這座號稱世界最大的稀土冶煉廠耗資2.3億美元,主要冶煉采自澳大利亞的稀土。由于憂慮對環境造成污染,馬來西亞當地環保人士和民眾數次對該稀土冶煉廠的建設運行表示抗議,迫使該項目一度緩建。這一新障礙也給眾多外企翹首企盼的稀土加工廠新址蒙上陰影。

  最近幾年,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都在積極尋找能夠替代中國的稀土貨源,近幾年,在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也相繼發現大型稀土礦床。但部分企業負責人私下表示,由于這些國家的稀土資源相對較少,稀土采礦業處于起步階段,面臨的環保壓力比較大,一個新項目從規劃到投產,即使順利也要數年時間,因此短期內對中國的依賴仍難改變。

  此外,輕、重稀土供應的結構性矛盾短期內依然難以解決。澳大利亞工業礦物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達德利·金斯諾思曾預計,到2015年,雖然非中國供應的輕稀土資源可以滿足除中國市場外的全球市場需求,但中重稀土供應只能滿足其50%的需求。這意味著,另外50%的中重稀土仍將來自中國。

  專家建言:中國敢在稀土案上“耗下去”

  要利用這兩年左右的時間,練好“內功”,在國內外稀土生產銷售環節上加快布局,西方國家即使勝訴,也無法實現他們的初衷,從而收釜底抽薪之效,這才是稀土之爭的治本之道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王亞光、沈洋、任會斌發自北京

  3月13日,美國、歐盟和日本就中國稀土出口限制措施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此舉使近年來西方國家與中國關于稀土問題的爭端升級,結局如何,令人矚目。

  不是沒有勝算

  美歐日三方聲稱,中國對稀土、鎢、鉬的出口限制措施違反了WTO規則。

  中國政府駁斥了上述指控,表示“中國無意限制貿易自由,更無意通過扭曲貿易的方式保護國內產業,中國政府的目標符合世貿組織規則。”

  針對此次爭端,WTO總干事帕斯卡爾·拉米說,美歐日與中國圍繞稀土問題爭端的焦點是雙方對世貿規則和義務的不同解釋,并非某一方不履行義務的問題。

  “每個國家都有權利保護自身資源與環境,而中國的稀土此前十多年的惡性出口既壓低價格又破壞環境,目前整肅稀土出口秩序,正是維護自身利益的合理主張,中國限制稀土出口有理有據。”國內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撰文如是指出。

  南開大學法學院院長左海聰分析認為,“類似貿易訴訟都有商業和政治的動機,但是這一次的訴訟以商業利益推動為主,是有貿易集團(進口、消費稀土的企業)在背后推動,推動達到一定程度,就轉化成政府行為,訴諸WTO!

  很多學者認為,目前的形勢對中國不是很有利。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預計,中國打贏這場官司也不是完全沒有希望:“一方面,中國去年的稀土出口配額的使用率只有60%左右,表明中國的出口配額政策并沒有對國外稀土需求產生限制;另一方面,中國在稀土的國內生產方面實行了總量控制政策,對內對外一視同仁,這為中國提供了抗辯的理由和機會!

  一顆紅心 兩手準備

  根據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規則,接下來爭端各方首先進行至少60天磋商,爭取通過磋商消除分歧。若磋商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美歐日可要求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成立專家組予以調查,而成立專家組調查到宣布最終裁定結果大概會持續兩年左右。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專家一致認為,在兩個月的磋商中,雙方達成協議較為困難,成立專家組的可能性極大。屠新泉指出這次訴訟中國的勝算不會太大,“從以往經驗來看,被告方在WTO獲得有利裁決的幾率很小。”因此,在即將到來的世貿組織稀土之爭中,“我們需要一顆紅心兩手準備!

  一方面力爭在世貿組織勝訴,爭取最好的裁決結果;另一方面要利用這兩年左右的時間,練好“內功”,在國內外稀土生產銷售環節上加快布局,西方國家即使勝訴,也無法實現他們的初衷,從而收釜底抽薪之效,這才是稀土之爭的治本之道。

  假如中國敗訴,短期來看,中國的稀土出口量需要增加,會吃一點虧。“但是從長期來看,影響不大。我們可以在控質量的同時,把稀土成本和價格提上去,以抑制其他國家的需求!鄙虅詹繃H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這樣提出。

  首先整合國內資源,尤其是南方的稀土資源,由大企業、央企主導,讓企業自主決策,這樣也有利于宏觀調控,“出口管制僅是對稀有資源管理的一種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更好的方式還是通過企業整合加快國內產業治理。”

  其次,憑借技術優勢在世界范圍內整合資源。雖然中國在中游加強稀土分離提純環節擁有其它國家所不及的優勢,但中國稀土產業上中游過剩,下游高檔產品不夠,具有高技術含量、一定難度的基礎器件做不了,依賴國外進口。

  “如果發達國家起訴中國稀土出口案件能耗上兩、三年,中國做好資源整合,即使敗訴,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到時讓美日歐國家贏到一個勝訴的名聲,但是得不到實質好處。”梅新育這樣表示。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RICHFUL瑞豐
客戶咨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京ICP備11008931號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