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南方瀝青資源大量涌入北方市場,憑借著低廉的價格優勢,東北及華北當地的瀝青資源被嚴重打壓。6月中上旬開始,北方大部分地區瀝青價格受累下滑,但東北瀝青價格6月高位堅挺。進入7月,東北市場終因供應壓力出現價格下跌,北方地區最后一座“價格城池”淪陷。
根據C1估價顯示,本周五(7月2日),東北重交瀝青主流成交價相比本周三下跌175元/噸至4100-4300元/噸,北方重交瀝青主流價格受累再度下滑100元/噸至4000-4250元/噸。
南方市場瀝青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為緩解壓力,自2010年二季度起,大量的資源持續流入北方市場。由于南方大部分市場正值傳統雨季,高庫存導致需求低迷,預計8月份以后,市場或能出現轉機,因此,在供應量持續高位的情況下,向遠端市場輸送資源,成為當地瀝青廠緩解壓力的主要策略。
據C1了解,6月底、7月初,長三角大部分煉廠的瀝青船貨出廠價降至3800-3850元/噸左右,以3000噸級的瀝青船為例,從浙江至東北鲅魚圈的船運費以及港雜費等在200-250元/噸左右,其東北到岸價在4000-4100元/噸,相比當地6月底4500元/噸的價格,價差達到400-500元/噸之多。
盡管東北當地的品牌效應較為明顯,本地瀝青的市場份額依舊占據絕對比例,但在長三角低價瀝青的持續沖擊下,業主單位的博弈心態加重。某主流煉廠人士就表示,“業主單位前期的儲備資源也比較充裕,盡管他們不會大量購進南方瀝青,但在其價格的打壓下,業主單位采購本地瀝青的積極性明顯降低,若不降價,后期廠家有出現堵庫的可能。”
由于南方雨季還將持續1-2個月,而高利潤使得煉廠生產瀝青的積極性較高,因此,華東市場瀝青資源供應量或持續高位,對北方的資源輸出力度或繼續加大,市場人士普遍預計,三季度初,市場上的價格戰在所難免,短期內,價格繼續處于價格的拐點軌跡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