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造業聯盟負責人Scott Paul稱,[開曼公司注冊]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擴大對于重振制造業就業狀況來說是一個不好的跡象。
美國制造業聯盟周四重申了其要求美國政府加強貿易法執行力度和打擊匯率操縱行為的呼吁。該組織在近期發布的《美國制造業藍圖》中稱,總統應當召開多邊會議討論全球失衡問題,尤其是中國的重商主義問題。
不過,貿易逆差擴大并非完全是由中國的外匯政策導致的。
來自中國的進口增加表明美國經濟復蘇動能增強,這應當是一個積極跡象。這表明,雖然從2013年開始美國上調了稅率,民主共和兩黨圍繞聯邦預算的拉鋸戰導致商業不確定性繼續上升,但消費者仍然增加了對海外商品的支出。
美國對華出口減少的另一個原因是,由于國內通脹壓力上升和歐債危機制約了中國經濟擴張,經濟學家們擔心,中國的經濟增速將放緩。2007-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
美國1月份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飆升近14%,這可能會引發美國議員就貿易和外匯政策向中國施壓。
受進口大幅增長和出口下降影響,美國1月份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從此前一個月的244.5億美元擴大至278億美元。[開曼注冊公司]盡管沒有創下新的紀錄高位,但仍較去年處于歷史較高水平的263億美元月均逆逆差水平高出6%。
本周早些時候,美國財政部一位高級官員將矛頭指向中國,稱中國政府需要加快人民幣的升值速度,同時將貿易政策與國際慣例接軌。不少美國企業抱怨稱,人民幣匯率遠低于市場基本面所體現的水平,中國的外匯政策和行業保護政策讓中國企業獲得了不公平的貿易優勢。
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Lael Brainard稱,中國的外匯政策依然是全球貿易失衡的原因之一,抑制了推動全球經濟復蘇所需的經濟增長。她表示,向相關國家施壓要求這些國家兌現其在外匯政策上所做承諾是美國政府的工作重點。
然而經濟學家們認為,[注冊馬紹爾公司]盡管美國政府一直青睞靜謐外交,但除非使用貿易制裁等強硬措施,否則中國外匯政策做大幅度調整的可能性不大。
促進出口是奧巴馬政府拉動美國經濟擺脫經濟困境的一個關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