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曼注冊公司]當前在倡導貿易自由化的國際大背景下,中美兩國都不遺余力地發展本國相關產業,美國業界深感我國各產業迅速崛起給其帶來的巨大競爭壓力。歷史上美國的主要貿易伙伴,例如歐共體和日本,都深受過“合規性”貿易壁壘之苦,對此有切膚之痛。可以預見,美國如果濫用“合規性”貿易壁壘,是損害中美經貿關系的危險開端,其危險在于其單邊性,這種單邊性與現有的WTO的多邊爭端解決機制是相抵觸,同時其危險性還在于如果其他國家也效仿美國,來削弱中國這個競爭對手。
“合規性”貿易壁壘的明顯特征 美國對華發起貿易摩擦所采用的手段日益呈現多樣化特征。自加入WTO以來,我國一直是中美貿易摩擦的最大受害者。本次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國內經濟不景氣,出于維護國內政治經濟穩定的考慮,我國不僅遭受了美國“合規性”貿易壁壘,而且又出現了美國對我國提起反傾銷調查時間集中、多種“合規性”貿易壁壘同時使用等新的特點,使我國對美的貿易形勢變得異常嚴峻。主要表現為美國針對我國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激增。同時,遭受壁壘的產品范圍已由傳統產品向附加值較高的產品擴展,技術性貿易壁壘帶來的損失逐年加大。另外,WTO允許的適當保護,也成了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合法”的生存土壤,被用來作為進行貿易保護的法律依據,使得許多標榜“合規性”的措施在實施過程中隱藏著深層次的不合理。
到目前為止,反傾銷仍然是中美貿易的主要摩擦形式,保障措施(尤其是特別保障措施)、“337條款”調查和技術性貿易壁壘已成為美國對華實行貿易保護的新手段。除了傳統的“兩反一保”等WTO允許使用的貿易救濟措施外,美國又從中國加入WTO協議中拿到了12年“特保措施”、15年的“非市場經濟地位”、8年的“紡織品限制措施”,以及長達10年的WTO多邊貿易政策審議機制。隨著傳統貿易保護手段作用的下降,新的合規性貿易壁壘逐漸被美國政府濫用。前些年美國對我國石蠟蠟燭、活頁環、鋼鐵管件等產品連續發起反規避調查;還對我國維生素C、鎂砂和鎂制品提起過反壟斷訴訟,這是歷史上我國首次遭受的反壟斷訴訟。
[注冊馬紹爾公司]此外,美國作為世界科技強國,它所制訂的各類技術標準多達5萬多個。隨著中國對美出口產品的增加,更具隱蔽性和靈活性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無疑將成為美國限制中國產品出口的常規手段。 相互發起貿易救濟成中美貿易摩擦的新特點 美國緊盯中國加入WTO承諾不放松,通過多種方式對中國執行協議的情況進行監督,并利用各種政府和非政府報告對中國施壓。中美關于“非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是近年來美國對華反傾銷案件急劇增加的重要原因,入世以來,美國頻繁引用《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確定補貼和傾銷時的價格可比性”中的“非市場經濟條款”,使其取代歐盟成為對華反傾銷的第一大國。
此外,為了監督中國入世承諾的履行情況,美國已經形成了由政府、企業、國會組成的多層次的監督機制,對中國的貿易、投資、出口管制、人權、法律、宗教政策等一系列問題加以指責。事實上,通過對美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等領域進行分析,存在大量名義上符合或不違背WTO的有關規則,但實質上是為了保護美國相關產業和市場而濫用的一系列貿易壁壘,包括: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和技術性貿易壁壘、“綠色壁壘”。 美國實施《國家出口振興計劃》的客觀需要 美國濫用“合規性”貿易壁壘實際上是中美兩國產業激烈競爭的必然結果。美國政府希望借助800多億美元的投資,為民眾提供46萬個就業崗位,以逐步落實當年出臺的《國家出口振興計劃》。該計劃的目標是要使美國出口額在5年內翻番,增加200萬個就業機會。目前,美國失業率仍然處于歷史高位,經濟復蘇進程緩慢,政府提振美國出口的計劃舉步維艱。而落實該計劃的一項重要手段就是所謂的“加速建設自由與公平準入的世界市場”。
[馬紹爾公司注冊]在此前“匯率戰”未能得逞的情況下,美國又借助課征高額反傾銷稅等貌似“合規性”的手段發起貿易摩擦的策略也就順理成章了。 調整對美外貿發展戰略,構建和諧中美經貿關系 多年來,我國奉行“出口至上”的外貿戰略,導致貿易條件不斷惡化,政府財政負擔也不斷加重。當前,我國應該將關注的重點從貿易順差和貿易額轉移到貿易平衡和生產率提高上來,逐漸改變出口增長的方式,鼓勵、促進和指導企業自主創新,盡可能提升我國出口產品的技術檔次。隨著中美經濟往來的不斷深入,很多美國企業在中國投資并建立自己的工廠,我國應該在這一有利的條件下,借鑒美國企業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驗,進行技術創新,從而提高我國企業的技術水平,增加對外貿易產品的技術含量。
從長遠來看,中國需要通過經濟增長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改變投資、消費、出口三者的格局。增加國內的消費市場和能力,發揮消費拉動經濟的作用,減少對美國出口的依賴程度。另外,我國要合理統籌國內發展與對美經貿關系,同時要樹立全局戰略意識,堅持與美國發展的全面經貿合作,全面構建和諧的中美經貿關系,為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