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加大了政策調整的力度。首先是央行適時地宣布了匯改。隨后,相關部委發文明確從本月15日起取消406個稅號的產品出口退稅。這也是自2008年以來連續7次提高出口退稅率之后,我國首次出臺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的政策。對此,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分析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貿易失衡問題。
針對貿易不平衡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近日指出,它是全球化背景下國際產業分工調整的結果,造成中美貿易不平衡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美國高科技產品對華出口限制。
對外經貿大學中美經貿研究中心主任何偉文表示,“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不只僅對中國,而是針對全球。不僅如此,美國的巨額逆差還應從其自身尋求根源。美國國內儲蓄不足與財政赤字也是造成貿易失衡的深層次原因。美國政府一直推行高消費政策,同時,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對本國經濟的沖擊,美國政府還推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那么,連續的降息、減稅以及大規模的增加政府開支,使得美國國內的消費超過了國內的實際生產能力,美國只能通過大量進口來滿足國內消費的需要,從而導致美國大規模的貿易赤字。最后,美國一直以來奉行的對高科技出口產品的管制也是造成巨額逆差的重要原因。
何偉文認為,匯率的調整是參考包括歐元在內的一攬子貨幣進行,符合經濟規律。此次匯改之后將增加出口的不確定性,增加了企業的匯率風險。但是,從長遠來說,有利于幫助企業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化。
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關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的通知》,明確從7月15日起,取消包括部分鋼材、有色金屬加工材、化工產品等在內的406個稅號的產品出口退稅。此次出口退稅調整集中在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領域。
何偉文認為,監管層出臺此政策,目的是為了控制高污染、高排放產品的出口。《通知》的出臺,有利于限制該類產品的生產和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