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下半年開始的貿易套利使得我國外貿數據“虛胖”、基數高,業界一致認為今年前4個月的外貿數據不會太好看。然而,1月份的外貿數據逆襲了這種看法。
昨日(2月12日),海關總署公布的1月外貿數據顯示,[外資公司注冊登記服務]月度出口數據繼去年11月和12月之后,連續3個月突破了2000億美元關口,實現了10.6%的增長。
對此,業內人士稱,“開局大喜”依舊存在熱錢成分,外貿回穩根基并不牢固。
進出口遠超預期
據海關統計,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824億美元,增長10.3%。其中,出口2071.3億美元,增長10.6%;進口1752.7億美元,增長10%;貿易順差318.6億美元,擴大14%。
海通證券宏觀債券首席分析師姜超說,1月進出口均超預期。
1月,我國鐵礦石進口量激增,達到創紀錄的8683.5萬噸,比2013年11月的歷史高點還高11.6%,同比增長33%,環比去年12月增長了18%。而原來的預期為同比減少,因為鐵礦石價格持續下跌至6個月低點,我國1月進口理應減少。
分析人士認為,這種強勁的進口需求并非基于國內經濟的強烈回升,而是春節假期補庫存以及信貸短缺流動性緊張刺激所致。姜超說,順差繼續擴大說明外匯流入制約貨幣政策放松。
與此同時,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2992.3億元,增長8.8%,并沒有超過中歐雙邊貿易總值14.6%的增速。且美國經濟從數據上來看復蘇情況不錯,比歐盟要好,1月份失業率跌到6.6%。
“但美國經濟復蘇并沒有給中國出口帶來更多的機會。”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奧巴馬政府提倡的再工業化和產業回歸,還有貿易壁壘并沒有產生更多的溢出效應。此外,中國官方近幾個月的PMI和非官方的匯豐PMI也表明了出口形勢并非十分樂觀。
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則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一月份進出口有春節影響,除了出口行為變異外,[英國皇家屬地服務]由于今年春節前資金緊張,通過貿易途徑進來的熱錢不少,也扭曲了進出口數據。
加工貿易份額首次跌破三成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1月我國加工貿易進出口6985.7億元,下降2.7%,占外貿總值的29.9%。其中出口4578.2億元,增長1.5%,占出口總值的36.1%;進口2407.5億元,下降9.7%,占進口總值的22.5%。
白明表示,本次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中,曾在我國外貿中占有半壁江山的加工貿易,其份額首次降到了三成以下。
加工貿易項下進口同比下降,預示著未來兩三個月的出口形勢須謹慎樂觀。
“一進一出”的加工貿易曾是中國出口創匯的重要模式。白明說,1月以加工貿易方式的出口增長1.5%、進口下降9.7%,表明加工貿易的增值率提高了。
“這說明依靠加工貿易的成長階段已經過去。”白明說,加工貿易一部分轉向了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和中國中西部地區,一部分回流歐美,歐美更高的勞動生產率抵消了曾經的成本劣勢,此外中國一部分加工貿易企業又轉型成為貿易企業。
白明認為,短期來看,中國外貿面臨人民幣升值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等綜合經營成本上升的壓力,中期則面臨著其他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追趕,[毛里求斯公司注冊服務]長期則面臨著美國主導的TPP(環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和美歐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跨區域貿易安排的壓力。
但這并非表示我國外貿沒有亮色。
至少從1月海關數據來看,我國與“二盟二磚”的貿易可圈可點。
“二盟”是指歐盟和東盟。中歐由于協商解決了最大的光伏貿易摩擦,因而保持了平穩增長。1月中歐雙邊貿易總值保持了14.6%的增長,為3411.9億元。
我國與東盟1月雙邊貿易總值為2590.6億元,增長11.3%。
我國與“二磚”——金磚國家巴西和印度的雙邊貿易也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
而隨著2月10日起跨境電商正式納入海關統計,未來外貿電商也會是我國外貿的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