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司法長跑,江蘇圣奧化學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圣奧公司)終于得了自己想要的結果。美國俄亥俄州聯邦地方法院在當地時間7月6日作出判決:圣奧公司及其子公司不侵權。
“長達5年的官司,公司已經花費了2000萬美元費用,但是這起官司勝訴,不管是對本公司還是對中國其他外向型企業都意義重大。”圣奧公司首席執行官兼首席財務官蔡崢琦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進軍美國市場連遇貿易壁壘
圣奧公司運營中心位于上海,是一家橡膠助劑專業供應商,也是全球最大的專業橡膠防老劑 6PPD、IPPD以及中間體RT-培司供應商,其產品出口海外,在中國多個省市擁有生產、研發和其他相關分支機構,在歐洲和美國擁有全資子公司,銷售收入達到20億元。
2005年,圣奧公司以新工藝生產的“圣奧防老化劑”剛剛進入美國市場不久,競爭對手美國富萊克斯公司就在1月份向美國聯邦北俄亥俄地區法院起訴圣奧公司專利侵權,并于同年2月份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ITC)申請依據美國關稅法第337條提起的調查要求,指稱圣奧侵犯了其擁有的美國專利,申請頒發永久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
當時的圣奧公司產品在美國只有區區百萬美元的銷售額,但是對于公司上下游供應鏈上的供應商影響重大,“橡膠供應商本身就有一個共識,那就是要確保所供應的產品都是自主創新的產品,下游的企業才能放心從這里進貨,”蔡崢琦深知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性,這一步一旦失去了機會,未來的合作就無從談起,這也堅定了圣奧公司一直打這場官司的決心。
打持久戰五年官司勝訴
“337調查涉及的問題專業性強,我國企業缺乏相關經驗,在許多情況下,我國大多數企業一接到這樣的官司往往都會選擇放棄應訴!辈虓樼車泻芏嗥髽I都是這樣的情況。
當初圍繞這個官司成立的團隊也曾因為官司戰線拉的太長而失去了信心,在這場官司取得勝利之前,由于沒有應訴經驗,準備不充分,圣奧公司于2006年7月被ITC宣布執行有限排除令。
“如果當初放棄,就不會承擔很大的風險,但是堅持打這場官司則會有很大的壓力,其實到了最后雙方都成了打心理戰,堅持到最后才會勝利!辈虓樼硎。
在海外打官司不像在國內,需要企業有更多文化上的磨合以及程序方面手續的了解,這些都需要按照國外的規定走完,其中,選擇合適的海外律師團隊已經成為官司勝訴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地時間7月6日,美國俄亥俄法院批準了圣奧公司的動議,作出了不侵權判決。至此,美國富萊克斯公司自2005年開始對圣奧公司發起的兩場知識產權訴訟均以圣奧公司勝訴告終。
“整個調查過程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中國企業一定要堅定信心,主動應訴;選擇優秀代理律師,進行詳細的案例分析;做好充分事前準備,及時申請專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辈虓樼硎。
海外反擊起訴美國公司
記者了解到,經過了2005年美國公司的起訴后,圣奧公司在隨后的4年中分別向德國、日本、韓國、中國遍及歐洲和亞洲等多國市場起訴富萊克斯公司,要求判決富萊克斯公司相關產品的專利無效。
“目前,德國、韓國以及歐洲一些國家大部分專利經法律程序審理已經被判無效,”蔡崢琦表示。
與此同時,在美國的市場中,2008年6月3日,美國ITC正式宣布,撤銷由美國政府簽發的針對圣奧公司所生產的橡膠防老劑制品的有限排除令。2009年2月2日,美國ITC就行政法官初裁發出通知,認定圣奧公司沒有違反《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之規定,決定終止案件調查,不再進一步作出審查決定。
在打官司的過程中,圣奧公司的品牌也不斷得到國際客戶的認可,銷售額不斷增長。圣奧公司的生產工廠從最初的1家增加到5家。
按照蔡崢琦的估計,“今年我們企業的采購量能上升15%—20%!
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陳乃蔚表示,應鼓勵中國企業建立系統的知識產權戰略體系,其中包括了解國外競爭者的潛在專利損害和積極應對國際市場上的外國指控事件。他認為,圣奧公司的案例值得借鑒,同時,企業在保護知識產權的時候,并非一定要申請專利,也要恰當考慮應用不公開的技術秘密。在維護專利成本較高的時候,尤其要考慮這些多樣化的知識產權維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