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從業內獲悉,歐盟委員會日前發布的一份文件中提議,將昱輝陽光、中盛光電與阿特斯太陽能從中歐光伏組件最低價格(MIP)中除名,因為他們的行為已違反MIP協議。在業內看來,這三家公司未來可能被排除在歐盟市場之外,但其他企業不受株連意味著中國光伏產品出口歐洲的整體大局受影響不大。
記者掌握的這份文件名為[新加坡公司注冊]《關于監督實施的調查披露文件》顯示,中盛光電售出的在承諾書范圍內的組件是作為太陽能電站的一部分,將商品和勞務捆綁銷售,但這部分組件并沒有列在提交給歐盟委員會的季報中,違反了MIP要求。
昱輝陽光則被指除使用其自身在中國的產能外,還通過大量無關的第三方國家與美國的OEM網絡進行組件裝配。后者使用的電池并不在承諾書范圍內,超出了歐盟委員會監管的范圍。
至于阿特斯,文件指其向數位客戶提供相關利益,而該利益并未被列入季報中,從而違反了報告義務。
據悉,如上述三家企業均被除名,則今后必須為輸歐產品支付反傾銷關稅——平均稅率為47%。此舉意味著三家企業很可能被逐出歐洲市場。
“從這份文件看,雖然歐盟委員會建議將三家企業排除在價格承諾協議之外,三家企業仍然有機會申訴。此外,調查認定違反協議的行為是個別現象,對其他中國企業仍然維持價格承諾協議,因此整體來看對中國光伏企業對歐洲的出口影響不大。”IHS光伏首席分析師廉銳對上證報記者說。
“目前價格承諾兩年期將近,[注冊新西蘭公司]上述執行情況會給對方留下口實,而對方申請人SolarWorld更希望以此為由恢復當時終裁的高額關稅。但中國方面也有自己的"牌",那就是針對德國多晶硅的價格承諾也是兩年到期,是不是延長可以對等談判。”國內一家大型光伏龍頭企業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