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組織23日在此間發布的《2010年世界貿易報告》顯示,從1998年至2008年的十年間,全球自然資源貿易十年增長六倍多,其中燃料所占份額提升了20個百分點。
2008年,全球自然資源貿易總額達3.7萬億美元,占世界貨物貿易總額的近24%。與1998年相比,自然資源貿易額增長了六倍多,其中,燃料占據的份額從1998年的57%增長至2008年的77%,增長主要是石油價格上漲引起的,顯示出以石油為代表的能源產品在當今世界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
與之相比,2008年,漁產品和林產品占全球自然資源貿易總額的3%,十年間變動不大;礦產品占全球自然資源貿易總額的比例則提升至18%。
2008年,自然資源的15大出口國占世界資源出口的52%,15大進口國占世界資源進口的71%。
2008年,自然資源出口占出口總值的份額,非洲、中東和獨聯體均超過了七成,而北美、歐洲和亞洲都沒有超過二成,南美洲和中美洲處于前兩者之間,比例為47%。
報告顯示,在工業化程度較低的地區,區域內自然資源貿易額很小,而工業化程度較高地區往往在區域內部進行相關貿易。
報告總結了自然資源的五大鮮明特性:一是地理分布的不均衡性,二是可耗竭性,三是市場漠視資源開發的經濟后果這一現象的普遍性,四是一些經濟體對自然資源的高度依賴性,五是市場價格的高度波動性。
報告認為,這些特性既影響資源貿易的模式,又影響自然資源國際貿易對福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