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注冊紐埃公司]部署清理和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中國再推出提振外貿“實招”。
20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貿易比預想更加嚴峻復雜,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外部需求嚴重不足。
據官方數據,2015年1-7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約2.2萬億美元,同比(下同)下降7.2%,與年初設定的6%增長目標相去甚遠;7月當月,全國進出口下降8.2%,其中出口大幅下降8.3%,進口下降8.1%。
從海關總署公布的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看,今年7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4.1,較6月回落0.7,連續5個月下滑,表明今年第三季度我國出口壓力仍然較大。近期外貿數據疲軟,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完善后人民幣幣值向下調整,二者同時出現令“貶值拉動外貿說”甚囂塵上。
沈丹陽分析說,7月份的出口出現較大幅度下降的原因,除了國際市場需求低迷,國內生產要素成本持續上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比較長時間的升值,以及產業和訂單轉移等因素疊加的作用影響之外,有一個特殊的原因,就是去年同期有些異常增長墊高了基數。如果剔除這個因素,應該說7月當月出口回落的幅度是處于正常波動范圍。
改革開放以來的不同時期,[注冊巴拿馬公司]我國曾經制定了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大經貿、科技興貿等外貿發展戰略。21世紀初期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的主要著力點和戰略重點是對國際貿易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一方面,要推動促進外貿增長的政策落地,推動全國一體化通關,推進跨境電子商務和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培育出口競爭新優勢。另一方面,在人民幣匯率出現貶值壓力情況下,要在控制好整體貶值風險的前提下,可以允許人民幣對美元出現階段性貶值。通過人民幣對美元的階段性貶值來降低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幅度,以緩解出口面臨的匯率壓力。
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表示,“我們外貿仍然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有比較配套的產業鏈條,我們企業的競爭力還是相當不錯的,各地方也出臺了一些政策措施,特別是中央各部門非常重視,相信這些政策對于支持全年的外貿增長會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也指出,對于年初設定的6%的增長目標,不是一定要實現,更應看重的是我國外貿在整個國際分工中的位置以及我國外貿在國際市場的占比是否減少。“今年的國際貿易在一季度下降1.5%,二季度下降0.5%,相比較看,我國出口下降并不太多,而進口的下降比較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