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或許可以叫做中國貨幣自由化的內部研發中心。眼下,研發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在每天成交量達三萬億美元的外匯市場,以一般標準衡量,“研發”所涉及的規模微不足道。但香港銀行界正有史以來第一次開始向中國內地以外地區的同行出借人民幣,并提供以前沒有的對沖服務。銀行界人士說,其結果是20世紀60年代早期歐洲美元(eurodollar)市場的再現。當時,美國境外的美元交易第一次大量涌現。
催生這種活動的因素,在于6月19日內地和香港貨幣當局之間簽署的一份取消香港境內使用人民幣部分限制的協議。在過去,企業開立人民幣賬戶多數僅限于貿易結算的目的;如今,出于任何目的都可以開設人民幣賬戶。企業和個人現在可以在不同賬戶間自由劃轉人民幣款項,銀行還可以幫助企業無限制地兌換人民幣。
可自由兌換、和美元掛鉤的港元仍然是香港的官方貨幣。但人民幣正在香港銀行的戶頭上溢動,數額越來越大。5月底,人民幣銀行存款總額為847億元(合12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近60%。內地游客用人民幣在香港購物,香港貿易商接受內地客戶用人民幣付賬,香港公司也在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這一切都是因為香港已經成為中國的人民幣試驗場,用于測試人民幣在大陸以外應該怎樣進行流通。
在邁出上述最新的自由化步驟之后,現在香港銀行接受、使用人民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自由。一些人在談論將人民幣存款利率同歐元或黃金價格變動掛鉤的概念。東方匯理銀行(Credit Agricole Corporate & Investment Bank)高級策略師Frances Cheung預計,隨著銀行間人民幣拆借業務越來越興旺,香港將出現一個人民幣利率掉期市場。
香港新出現的一種“有本金交割遠期”(deliverable forward,DF)交易讓人們興奮不已。這種交易是對人民幣匯率的未來走向下注,實際操作中也是用人民幣交割。此前,中國大陸以外的人想要下注人民幣匯率變動,就得通過無本金交割遠期(nondeliverable forward,NDF)來進行,而這種合約是用美元交割的。
但法興銀行(Societe Generale)亞洲固定收益與外匯部門聯席負責人賴利(Robert Reilly)說,已完成的交易數量有限,訂單也就一兩百萬美元的水平。他認為,這種業務更多地是在進行“系統測試”而非其他。
存在的問題在于,擁有人民幣的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在創制一種對投資者有吸引力的產品方面仍然受限。比如,香港的保險公司或許希望推出一種以人民幣計價、允許保單持有人從內地股市上漲過程獲益的產品。但它們仍然需要獲得一種特殊配額才能在上海或深圳購買內地股票,而這種配額很難獲得。銀行界人士說,開辟投資內地市場的新渠道,是培育更多人民幣業務的下一個步驟。
與此同時,涌入香港的人民幣資金越來越多。6月份,香港和內地以人民幣結算的貿易額達132.4億元,為1月份的10倍,接下來很有可能還要更快地增長,因為一個允許人民幣結算的試點項目在6月份擴大了范圍,覆蓋了內地更多地區。
匯豐銀行(HSBC)駐香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屈宏斌相信,我們現在看到的僅僅是一線端倪。他說,內地的所有貿易事實上都用美元、歐元或日圓進行,這是不正常的。他說,在歷史上,我們從來沒有見到過世界最大的出口國使用他國貨幣用于貿易結算的情況。
雖然發達市場沒有什么動力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但新興市場不一樣。對它們來講,美元是一種第三國貨幣。和中國做貿易,為什么不用人民幣結算呢?屈宏斌相信,三到五年過后,中國同新興市場的貿易可能會有半數用人民幣進行。算下來最高就有兩萬億美元的業務。
他說,我認為整個過程的發展進度將會快于多數人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