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環境未惡化吸引力增強
到7月底,中國累計吸收外資達10500億美元,連續18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商務部官員認為,這表明中國仍是最受外商重視的市場,也不存在投資環境惡化的情況。
昨日,在第二屆世界投資論壇、第14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新聞發布會上,投洽會組委會新聞中心主任、商務部辦公廳副主任沈丹陽透露,今年1~7月份,全國新批吸收外商投資數同比增長了17.9%,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了20.7%,全年實際利用外資總規模可能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
中國市場吸引力不斷增強
對于中國投資環境惡化或吸引外資政策即將發生變化的說法,沈丹陽給予了駁斥。他說,這種說法反映出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但并不代表外商對中國投資環境有這樣一個普遍的看法和事實,更不能說中國政府對外商投資的重視度要發生變化或將發生變化。
沈丹陽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為外商創造了日益完善的投資環境,中國對外商投資的吸引力實際是不斷增強的,投洽會吸引如此多客商,就是一典型例證。
組委會數據顯示,已有120個國家和地區超1500人注冊出席第二屆世界投資論壇,其中已確認的各國首腦9位、外國部長級官員50位、各國際組織負責人24位、中外企業高管114位。同時,130個國家和地區約1.5萬名境外客商報名參加中國投洽會,創歷屆之最。
事實上,在2009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下降近40%,而中國實際吸收外資僅下降2.6%,仍是全球吸收外資第二大國家。
"實際上,很多人清楚已在中國投資的外商總體運營狀況是良好的。"沈丹陽援引年初中國美國商會發布的《2010年商務環境調查報告》說,2009年有71%美資企業在華投資盈利,82%的企業對在華業務前景表示樂觀,91%的企業對未來5年在華的發展前景表示樂觀,這表明中國政府對改善投資環境的努力獲得投資者的認可,提振了投資者的信心。
不過,沈丹陽說,上述情況并不意味著中國的投資環境已盡善盡美,下一步,中國政府將繼續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努力為外商營造公開透明的投資環境、更加高效便捷的行政環境和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更好地發揮外商在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和區域協調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不斷提高服務外商投資的能力和水平。
對外投資將與吸收外資持平
"要不了多久,中國對外投資和吸收外資會相對持平。"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投資與企業司司長詹曉寧表示,中國對外投資增速非常快,幅度非常大,中國對外投資和吸收外資的比例已達1:2的比例,這是前所未有的。
詹曉寧認為,未來中國對外投資和吸收外資將相對持平的原因,是由于中國吸收外資的市場已經成熟,增長較為穩定。而對外投資則會是大幅度增長,不光是量的變化還有質的變化。
據詹曉寧介紹,今年上半年中國吸收外資的增幅達19.9%,而對外投資到7月份增幅達43.9%,這一速度遠遠超過各國。中國對外投資在世界的排位,已由過去的十幾位上升至去年的第六位。
詹曉寧稱,據聯合國貿發組織統計,今年上半年,國際投資在小幅增長過程中,投資界普遍短期內持謹慎樂觀的態度。據聯合國貿發組織統計,估計今年國際投資將達1.2萬億美元,增幅為10%~15%,2011年或升至1.3萬億~1.5萬億美元。
"我們期待著國際投資的流動到2012年可能會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即回到2萬億美元左右,這是我們初步的預測。"詹曉寧說,但這一過程中仍充滿風險,特別是全球經濟復蘇仍有不確定性、不平衡性和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