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副部長易小準稱,中國目前已成為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對象國,一些國家還采用了所謂“碳關稅”,打著應對氣候變化的旗號搞貿易保護。
易小準在日前于重慶召開的“2010年世界出口發展論壇”的開幕式上發表了上述觀點。
“當前世界上的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2009年,世界貿易組織各個成員通報的非關稅措施,從2008年的1272項上升到了1489項,增加了17%。” 易小準在該論壇上表示。
根據易小準公布的一組數據:2009年,中國的出口占全球的9.6%,但是遭受的反傾銷案例占到全球的40%,反補貼案例占全球的75%,遭遇的貿易調查數約占同期全球案件總數的43%。中國已經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對象國。
9月10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秘書長素帕猜·巴尼巴滴博士在發布《2010年貿易和發展報告》時說:“的確,中國成為這種貿易保護主義的目標,不僅僅是中國,一些新興經濟體也開始采取了一些措施,以各種各樣不同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不過,素帕猜認為“并不需要太過關注”,“在經濟衰退的過程中,一些國家采取了刺激經濟的做法。很多的企業由此得到了補貼和幫助。但這并不是貿易保護,而是挽救經濟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