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中國國際信用和風險管理大會日前在寧舉行,來自國內外業界的相關人士分別就后危機時代下“信用”及“風險管理”兩大問題進行了探討。業內建議,在外貿風險加大的今天,企業不必畏縮不前,可以嘗試借助“出口保險”來大膽接單。
一場國際金融危機,給中國外貿企業上了生動的一課:美國的銀行居然也會倒閉,合作了20年的老客戶也會關門!這場危機,動搖了外貿企業20年來的“現金交易”模式。外國客戶沒錢了,要求賒賬,生意做還是不做?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副總經理周紀安回答:可以做!從當前的形勢分析,國外銀行信貸收緊,外商資金短缺,賒賬下單的情況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中國企業要維持一定的訂單量,必須冒一點風險。風險誰來承擔?保險公司。
3個月、半年、1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外客商要求的賒賬期不斷延長,已經有一批企業嘗試借助國家信用來接單。以江蘇為例,江蘇是光伏制造大省,過去是現金結算,歐洲客商沒錢了,紛紛要求賒賬3個月以上,目前江蘇出口的光伏組件60%上了出口保險。近日,一家光伏企業發了600多萬美元貨,客戶逾期不還,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先行理賠,并進行債權轉讓,拿著債權書,利用海外渠道去要債,目前已經追討了300多萬美元,給企業省了心。
周紀安說,其實買保險并不是額外負擔,由于同意延期付款,原本1元錢的茶杯,可能漲價到1塊2,漲價的2毛錢就可以用來付保險費。企業有了保險,接單顧慮小了,業務量也會跟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