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斷就人民幣升值問題向中國施壓,甚至計劃為此采取多邊化戰略,試圖將該問題國際化。美國財長蓋特納此前還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出通牒,威脅如果它不能夠對中國匯率問題采取更為有效的立場,就有可能失去美國在一系列議題上對該組織的支持。但是現實表明,美國再次“失算”,IMF拒絕就人民幣問題對華施壓。
美國《紐約時報》10月9日報道稱,在9日舉行的IMF年度會議上,世界各國財長未能就如何控制貨幣爭端升級的問題達成一致意見。除了美國的大聲要求,歐盟、日本以及某些國家的“無聲”呼吁以外,IMF年度會議未能就因人民幣升值而對中國施壓的提議有所建樹。這一話題將被推遲再議,奧巴馬將會在11月份在韓國舉行的G20峰會上再次重提。
報道指出,該次會議很大一部分注意力集中在中美就人民幣問題的糾紛上,但是,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普拉薩德表示,“IMF年度會議的結果表明,美國提議的‘集體行動’的想法只是理想,而非現實”。
美國《華盛頓郵報》10月9日“美國等工業化國家尋求折中貨幣方案”的文章稱,美國和其他一些工業化國家正在推動制定一套更為廣泛的經濟目標,旨在促使一些關鍵的國家,尤其是中國,對自己的貨幣政策和其他政策肩負起更為直接的責任。
美國財長蓋特納在IMF年度會議上要求IMF就人民幣升值問題表現得“更加積極”,但是會議未能就此對中國施壓達成共識。加拿大財政部長費海提表示,一些主要的工業化國家就要求為主要貿易國制定更為具體的“參數和準則”的必要性達成廣泛共識。即將舉行的G20峰會將會就此簽署一項協議。但是,這一系列關于貨幣和其他經濟措施的新準則的實行未必容易。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普拉薩德警告說,IMF此前就在匯率管理方面遭受了重挫,而且出口國與進口國之間的潛在分歧也為這些新準則的實行增加了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