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8屆廣交會上,記者聽到最多的就是“漲聲”,而且勞動力短缺、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因素交織在一起。面對成本壓力的倒逼,參展企業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出口價格,但是企業的利潤并沒有隨提價而提高。
專家則指出,企業更應該著眼長遠,加快外貿發展方式的轉型,提高議價能力,這才是正途。
加快外貿增長方式轉型
“盡管壓力漸增,但辦法總比困難多!”山東山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尚勁松說,“外貿企業正在謀劃長遠,加快增長方式轉變,積極提升核心競爭能力,以確保外貿可持續增長!
張甦說,針對匯率等變化引起的成本上漲,企業采取將長單分解為短單、大單拆分為小單的措施,努力保住客戶,同時積極化解貿易風險,提升企業利潤。
同時,企業還可以通過跟外商簽訂合同約束條款來減弱人民幣升值的負面影響,約定當人民幣升值超過一定幅度時,產品價格就會相應提升。
海爾、格力等技術領先、自主品牌基礎較好的企業均表示,企業完全可以消化上述不利因素的影響,并保持20%左右的出口增長率。
“企業必須著重從側重數量價格競爭向品牌效益競爭轉變,從注重加工制造向自主營銷轉變!鄙虅詹繉ν赓Q易司司長王受文表示。
加速內外并舉應對壓力
不少外貿企業開始邁出或者加快了內銷的步伐,試圖告別過去腳步不穩的“單腳跳”模式,轉向更加穩當的內外貿兩條腿走路。
廣交會上,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說:商務部也將繼續幫助外貿企業逐步進入國內市場。
而不少參展企業也已敏銳嗅到了國內商機,紛紛在展位上掛起了“歡迎國內采購商洽談業務”的牌子。河北承德華富玻璃器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振國說:“國內市場空間巨大,我們也加大了對內銷市場的開拓,我們有個目標就是要用3~5年時間,實現外貿內銷五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