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曾令全球各大央行齊心放松貨幣政策,如今伴隨經濟復蘇的不同步,全球貨幣政策走向逐漸分化,全世界貨幣決策者正傳遞出錯綜復雜的政策信號。
上周五,中國人民銀行意外宣布,[新加坡公司注冊]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瑞銀中國預計,2015年中國央行仍有進一步降息的可能性,具體時點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宏觀數據表現。
無獨有偶,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當天再次向市場發出口頭干預,稱若無跡象表明通脹快速朝目標前進,歐洲央行準備擴大刺激。德拉吉強調,歐洲央行將致力于提高通脹預期,如果當前貨幣政策不能有效提升通脹,或者通脹預期出現實質性惡化,歐洲央行將加大刺激,改變資產購買的規模、速度和組成。有分析人士表示,德拉吉強調通脹應更快回到目標水平,表明其“耐心”已經逐漸消失,增加了歐洲央行推出全面量化寬松的可能。
此前,日本央行意外宣布擴大寬松貨幣政策,將寬松規模擴大至每年購買約80萬億日元資產。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更向市場發出強硬的信號:如有必要,日本央行不會猶豫并將再次采取行動,現在討論任何退出策略措施都為時過早。
亞洲多國央行也開始感到寬松的壓力,由于石油、大米等商品價格大幅下降,推低了幾乎全亞洲的通脹水平,一些國家開始擔憂會陷入“日本式通縮”。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Chetan Ahya表示,亞洲的風險是低通脹正變得根深蒂固,這讓企業和家庭更難償還債務,必須通過降息來擺脫低通脹。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Taimur Baig表示,韓國、印度等國家可能在明年利用低通脹的機會降息。不過,各國央行將會對此保持謹慎,利率過低可能會導致全球投資者從亞洲撤資,特別是在2015年美聯儲開始加息的背景之下。
全球寬松盛宴繼續,美聯儲卻開始“回頭”。隨著美國經濟逐漸好轉,上個月美聯儲剛剛結束了六年之久的量化寬松計劃,而且已經開始討論何時上調短期利率。花旗集團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預計,美聯儲會在2015年12月首次加息。巴克萊預計,美聯儲將在下個月會議上放棄“相當長一段時間”這一前瞻指引,為明年年中加息預熱。
全球寬松盛宴對于投資者來說是個好消息,但卻不無風險:包括醞釀資產泡沫,通脹隱患以及忽視各經濟體一直以來都想要糾正的結構性問題,這些也曾是美聯儲“糾結”的問題。不過,美聯儲的政策并沒有導致很多批評人士所擔憂的惡性通脹或資產泡沫。事實上,美國經濟的復蘇程度比歐洲或日本都要好得多,這意味著寬松貨幣措施的確幫助刺激了經濟增長。不過,也有觀察人士對此持強烈質疑態度,尤其是當前的全球經濟背景下寬松貨幣政策是否還能奏效?《金融之王》一書的作者艾哈邁德認為,日本和歐洲經濟面臨完全不同的問題,但卻想復制美國的做法,就算對這些經濟體注入廉價信貸,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全球經濟已經太過于“依賴”央行。
除了美聯儲,[注冊新西蘭公司]一些新興市場的貨幣政策分化也因經濟體的“體質”差異顯現。此前,俄羅斯央行決定大幅加息,以弱化盧布貶值對國家經濟的影響。印尼央行此前也宣布加息25個基點,并預計印尼通脹率將加速上升。瑞典央行則出人意料將基準利率下降至零,認為該舉措主要是為應對長期通縮風險,并且到2016年中期都不會提高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