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德國漢諾威3月18日電 今年的漢諾威IT展上,德國提出4年多的“工業4.0”概念依然熱度不減。全球領先的IT廠商紛紛展示各自在“工業4.0”研發上的最新進展,“工業4.0”的字樣出現在許多知名廠家的展臺宣傳圖上,為未來產業變革描繪美妙圖景。
然而,參展的相關產品或解決方案幾乎都是“展示品”,[法國注冊公司]已進入商業應用的鳳毛麟角。不難看出,雖然“工業4.0”概念火熱,但無論對于德國還是其他國家的廠商來說,這一概念的推廣和應用仍處起步階段。
“工業4.0”的概念誕生于2011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被稱為“第4次工業革命”。但截至目前,人們對“工業4.0”的具體解釋仍然莫衷一是。
一種觀點認為,簡單地說“工業4.0”就是制造業的數字化和網絡化,通過IT技術同制造業技術的結合,創造智能工廠,使生產變得高度彈性化和個性化,提高生產效率及資源利用效率。
本次展會,參展商依靠各自當前的技術,展示出未來“工業4.0”應用的各種可能性。
比如德國企業軟件巨頭SAP和西門子共同研制的智能機械手實時監控系統。在展會現場,智能機械手按程序設置不停地抓取、移動和擺放一塊塊小方塊,以模擬現實中機械手的工作狀態。
機械手里裝有傳感器,將其工作狀態實時傳輸到控制系統。工作人員不僅能實時監測手臂的表現,還可查閱其工作歷史情況。這就使廠家對于機械手的運行狀況了如指掌,能夠更加科學合理地安排生產及設備維護。
如果把“工業4.0”概念推而廣之,數字技術幾乎能用在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德國廠家在展會上演示了數字技術與農業生產結合帶來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場景。農田中安裝的傳感器將土壤情況實時傳輸到控制系統,農場主只需通過控制界面,動動手指就能實時監控作物長勢,判斷農田是否缺水缺肥,甚至預測當年作物產量。
用SAP公司一位發言人的話說,IT技術是“工業4.0”的發動機,沒有IT技術,“工業4.0”將無從談起。
分析人士指出,在IT領域,“工業4.0”意味著企業間的合作將變得越來越緊密,軟、硬件生產商的合作必不可少。在這方面,一些企業已經行動起來。展會期間,SAP和中國華為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中德兩國設立創新中心,在物聯網、云服務、電信等領域拓展聯合創新方案。
“工業4.0”的應用不僅涉及到IT界,[意大利公司注冊]還包括制造業多個領域。SAP公司發言人就指出,目前所需的前沿IT技術已經沒有障礙,急需的就是制造業企業趕緊行動起來,共同推進“工業4.0”發展。
由于需要各方攜手共同前行,“工業4.0”何時推廣實現仍是未知數。盡管如此,漢諾威IT展上所描繪出的“工業4.0”圖景卻越來越清晰。如今,幾乎沒有人懷疑“工業4.0”實現的可能性,剩下的就只是時間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