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產信托產品接連出現兌付風險、發行漸趨縮水的當口,一直處于風口浪尖的信托公司,正試圖通過創新尋求地產領域的新業務機會及業務模式。
記者了解到,資產證券化業務或將成為信托公司創新地產信托業務的新“出口”——業內已有部分信托公司嘗試通過資產證券化業務開拓房地產業務的新模式。
房地產信托疲態盡顯
在風險頻繁發生、[瑞豐注冊香港公司]地產行業遭遇調控的時候,房地產信托放慢了發行的腳步。
統計顯示,自今年三季度以來,集合類信托產品的發行數量和規模一直處于下降通道,而其中的“主力”——房地產融資信托,其發行更是趨于疲態。
據最新統計,10月份成立的集合信托計劃中,此前的融資主力——房地產信托已經疲態盡顯。
盡管在9月有所回暖的房地產市場,10月再度走低,共成立60 款房地產信托產品,募集資金67.98 億元,占總規模的11.34%,較9月下降了6.61個百分點,在各大資金投向中占比最低。
而中國信托業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第三季度房地產信托的規模為1.27萬億元,占比為10.38%,已環比下降了0.34個百分點。
相比之下,自9月起允許部分滿足條件的上市房地產企業在銀行間債市發行中期票據后,截至10月底,已有近20家上市房企發債融資,規模超千億元。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已有22家A股上市房企通過發行公司債融資,融資額286.1億元,較2013年總計規模增長了近500%。
“嫁接”資產證券化
業內人士指出,房企融資渠道的多元化,是令房地產信托發行縮水的原因之一。
但是最為重要的原因,還是信托公司基于風險控制的需求,主動壓縮了相關信托的發行。
不過信托業內也有部分觀點認為,房地產業穩步發展符合各方的利益與預期,因此房地產信托依然會有生存的空間。
一名信托研究員對記者表示,[杭州瑞豐注冊香港公司]房地產信托的轉型壓力也尤為迫切。
據介紹,房地產業的“黃金十年”已經過去,但目前信托業內對房地產行業未來穩定發展的趨勢仍有共識,“因此部分信托公司正試圖在房地產資產證券化業務方面發力,為信托在房地產領域繼續發展嘗試新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