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整個信托業發展的高歌猛進,信托產品發行規模增速也一路飆漲,而巨大的兌付壓力被集中在今年。
據不完全統計,[伯利茲注冊公司]2014年1月1日至11月26日,按預計結束日期算,集合信托計劃共到期2317個,規模總計3947.99億元,平均期限1.5年,平均年收益率8.72%。
雖然兌付問題頻出,但絕大部分信托產品都順利完成兌付。
通過數據梳理,看看哪家信托公司完成兌付規模高?
信托業風險事件頻發,但使用自有資金進行剛性兌付成為了很多信托公司的最終選擇。因此,當前信托公司的兌付能力與自身的資金實力緊密關聯。
吉林信托收益率排第一
據不完全統計,從兌付規模來看,中信信托是絕對的“帶頭大哥”,493.29億元的到期規模,是第二名五礦信托的226.76億元的2.2倍。
位居第三名的是中融信托,到期規模為179.56億元。緊隨其后的是中鐵信托、長安信托,到期規模分別是173.6億元、152.3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排名前五位的信托公司到期規模占整個信托業到期規模的31.04%,到期兌付規模集中度很高。
此外,到期兌付規模超過100億元的還有6家信托公司,分別是華融信托、中航信托、四川信托、華信信托、天津信托、吉林信托。
而就到期兌付規模超過100億元的11家信托公司的平均收益率來看,吉林信托排在第一,平均收益率為10.74%。
不過因部分信托計劃的融資方聯盛集團陷入重組,吉林信托遭遇了嚴重的兌付難題,該公司松花江77號系列產品6期全部違約,至今沒有關于兌付的新進展。
平均收益率排名第二的是四川信托,平均收益率為9.49%,在其后面的是中融信托,平均收益率為9.43%。
基礎產業投資兌付規模最高
2014年是信托兌付高峰期,房地產、煤礦能源和基建行業存在較高違約壓力。
2012年—2013年兩年,曝出兌付危機的集合信托案例達到20起,其中多數集中在房地產、煤炭和建材三個行業。
安信信托、中信信托和中誠信托等均遇到不止一次兌付危機事件,而從信托類型來看,房地產領域曝出的巨大危機已經達到13次之多。
不過,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2014年,集合房地產信托計劃的的規模稍低于基礎產業領域。
數據顯示,按投資領域看,金融領域集合信托計劃到期614個,規模總計593.5億元,平均期限是1.34年,平均年收益率為7.88%。
房地產領域集合信托計劃到期397個,規模總計997.98億元,平均期限是1.83年,平均年收益率為9.88%。
基礎產業領域集合信托計劃到期435個,規模總計1043.5億元,平均期限是1.81年,平均年收益率為9.23%。
工商企業領域集合信托計劃到期662個,規模總計1000.87億元,平均期限是1.33年,平均年收益率是8.38%。
此外,投向其他領域的集合信托計劃到期210個,規模總計312.13億元,平均期限是1.32年,平均年收益率為8.61%。
值得警惕的是,從去年年底開始的兌付違約事件主要發生在房地產、煤礦能源和基建行業,其中房地產信托的違約事件占到總違約事件的70%。
廣發證券金融行業研究員分析,[注冊香港公司程序]未來二三線城市房地產信托的兌付壓力會比較大,地區分布看,預計杭州和成都的房地產信托違約風險會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