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金融分業經營的現實環境下,為了開拓市場、降低成本、推動理財市場的快速發展,金融機構間加強合作已經成為其拓展業務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在信托領域,無論從實踐還是前景來看,除了與銀行業的協同合作外,信保合作的空間也在得到初步拓展。
信保相互持股更加普遍
在股權層面上,[注冊意大利公司]信托公司和保險公司相互持股的案例日益增多。
一方面,信托靈活的制度優勢可為保險公司所用。
在當前泛資管背景下,全金融牌照或多金融牌照的金控公司越來越意識到信托的重要性,如果缺少信托牌照,將對其資本運作形成很多障礙。
因此,有實力的保險公司控股信托公司,很多情況下都是出于彌補自身短板的考慮。
另一方面,即使是入股信托公司,也會對優化保險公司股權結構和促進保險資金的利用很有幫助。在此情況下,信保相互持股案例的不斷增加也就不足為奇了。
經過初步統計,保險持股信托的案例就有中國平安持股平安信托,中國人保持股中誠信托,國壽控股持股重慶信托,泰康人壽持股國投信托等。
信托持股保險的案例也有國民信托持股匯豐人壽,中信信托持股中德安聯,粵財信托持股眾誠保險和珠江人壽,中泰信托持股都邦財險等。
保險資金青睞信托渠道
在投資層面上,自2012年保監會放寬保險資金的投資范圍,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納入險資投資標的后,險資投資信托產品的規模就得到了快速增加。
根據2014年10月保監會在其官網發布的《中國保監會關于保險公司投資信托產品風險有關情況的通報》顯示,截至2014年二季度末,78家保險公司(集團)共投資信托計劃739筆,涉及32家信托公司,累計投資余額2805億元, 占當季度末保險行業總資產的2.99%,較一季度末增加768億元,增長37.7%,較上年末增加1363億元,增長94.5%。
保險公司持有大量資產并尋求較高回報的特點,使其很有可能成為信托的重要資金來源。
平安信托和麥肯錫咨詢公司聯合發布的《中國信托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13)》認為,根據監管設定的上限和保險業規模估計,險資購買非標信托資產量最高可達2萬億元。
其實,規模龐大且相對“便宜”的險資也一直是信托公司極力爭取的對象。
據了解,多家信托公司都將加大險資與自身信托產品的對接作為業務的重點拓展方向,并針對險資的個性化需求積極量身打造相關產品。
經統計,近年來信保合作業務領域已拓展至投保金直接投資、保險理賠金管理及企業年金運用等多個領域,具體的合作模式也已達到十多種。
信保合作模式逐步多元化
在渠道層面上,信保合作還體現在雙方的產品組合、投資共享、渠道共享等方面,如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信托與平安保險之間,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信托與信誠人壽之間就采取這種合作模式,畢竟保險的銷售網絡和渠道是信托公司所不能比的,在集團框架下的兩家公司、兩個金融業務板塊可較好的實現“一加一遠大于二”的協同效應。
在產品創新上,信保合作同樣大有可為,保險金信托被認為是其中的一個方向。
保險金信托是指投保人在簽訂保險合同的同時,將其在保險合同下的權益(主要是保險理賠金)設立信托;一旦發生保險理賠,保險理賠金將轉為信托資金,由信托公司按照投保人意志進行專業管理。
今年5月,中信信托就曾與信誠人壽推出國內第一只保險金信托計劃。
企業年金信托也是信保合作的一個選擇方向。[意大利公司注冊]今年7月初百瑞信托聯手中國人壽養老保險共同打造的“百瑞安鑫1號單一資金信托”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
該信托設立過程如下:企業年金法人首先提出相關需求,然后百瑞信托開始尋找投資標的,并在受托人、企業年金法人及委托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終確定了投資標的,成功設立了信托計劃。
綜上所述,通過信保之間的戰略合作,不僅可以推動信托、保險的產品和服務創新,而且可以挖掘和培育各自新的業務增長點,開發個性化金融產品,滿足社會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同時也必將促進信托、保險自身功能和價值的更好發揮,在更高層次和更廣領域實現多方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