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1月份逐漸走過,今年集合信托市場的整體面貌也基本可以作出判斷:房地產信托不顧市場跌漲仍是集合信托產品最重要的投資領域;基礎產業信托在政策的作用下演繹跌宕;而證券投資信托卻成最大黑馬,隨著A股市場的逐漸轉暖,為一片低迷的信托市場開辟新的增長路徑。
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共成立集合信托產品7685只,[注冊加拿大公司]募集資金規模8647.28億元,與去年同期的成立規模7720.71億元相比,增加了12%。
但傳統的房地產、工商企業信托卻同比有所萎縮,金融類和其他類信托產品激增。
業內人士指出,在傳統投資領域及投資方式上,信托業今年已經面臨較大的展業困境,從數據上可以看出,結合新的市場熱點、政策扶持方向上的投資產品已在信托產品中占到越來越大的比重。
“兩駕馬車”增速放緩
今年三季度末信托業整體規模達到12.95萬億元,與去年年底相比增長18.7%,但是季度環比增速下降,三季度僅為3.77%,信托業在弱經濟周期和強市場競爭下受沖擊明顯。
而在集合信托方面,今年三季度末余額為3.77萬億元,與今年年初相比增長達到39%。
集合信托余額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信托業整體的增速,反映了信托結構的優化。
不過,具體到集合信托的投資方向和方式上,直觀來看,傳統業務的驅動力并未增長,甚至在減弱。
今年前11個月共成立集合信托產品7685只,募集資金規模8647.28億元,與去年同期的7720.71億元相比,增加了12%。
今年前11個月,信托產品“三駕馬車”中,房地產、工商企業信托的募集資金規模分別為2020.81億元、1115.36億元,占全部集合信托募集規模的23.37%和12.9%;去年同期,房地產和工商企業信托的募資規模分別高達2651.6億元和1252.2億元。
房地產信托今年以來募集規模同比下降了23.8%。雖然到目前為止,今年以來集合信托募集規模有所增長,但是統計中這“兩駕馬車”的增速卻“拖了后腿”。
基于對房地產市場未來增速的謹慎,以及房地產信托存量風險仍然較大,今年及明年監管層對房地產信托仍的發行仍將嚴格控制,房地產還將是信托資金最重要的募集領域,但是其占比不會有大的變化。
工商企業信托今年募集規模低迷,因為信托業其投資領域為相對優質的、在銀行信貸體系外的民營企業,這部分企業受經濟下行影響較大。
基建信托跌宕中增長
不過,同為信托“三駕馬車”之一基建類集合信托融資規模卻有所增長。
基建信托今年前11個月共成立1293只產品共募集資金1818.07億元,占比為21.02%,僅次于房地產信托。與去年同期的成立規模1561.48億元相比,基建信托增長16.46%。
基礎產業信托無疑是近年來受政策影響最大的信托品種。僅在剛剛過去的十月份,便有“43號文”等多項政策落地,其中“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的規定徹底改變目前信托公司圍繞融資平臺公司發行信托計劃的模式。
在多位信托分析人士看來,政策風險已是擺在基礎產業信托面前的最大風險。
不過,在地方政府巨大的融資需求面前,多家信托公司均在加緊研究與地方政府之間新的合作方式,如政府與社會資本你合作的‘PPP’模式等。
轉型壓力加大信托公司尋求新突破
由于傳統業務結構已難以支持信托業的發展,如何轉型已成為信托業的共識。
今年來,多家信托公司已在土地流轉信托、家族信托、資產證券化業務方面逐步開拓。
下半年以來,股市的好轉,加上滬港通等政策的落地,刺激了證券投資類信托募集規模爆棚。
業內人士指出,在傳統投資領域及投資方式上,信托業今年已經面臨較大的展業困境,從數據上可以看出,結合新的市場熱點、政策扶持方向上的投資產品已在信托產品中占到越來越大的比重。
前11個月共成立證券投資類產品2119款,占總數量的27.57%,統計到的融資規模為 876.14億元,占比達10.13%。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迅速。
記者了解,證券市場的回暖刺激多家信托公司開始在證券業務上創新模式,如組建團隊、打造自主管理的證券投資品牌以及打造收費型業務等。
在剛剛過去的11月份,成立規模最大的信托計劃為興業信托的“興元2014年第三期信貸資產證券化信托”,該信托計劃募集資金65.03億元。
作為目前監管明確支持信托公司參與的業務,[加拿大公司注冊]多家信托公司近年已將信貸資產證券化作為未來發展的核心戰略進行推進。
截止到2014年9月末,我國共發行69單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含1單金融租賃),總計金額約2750億元,在這69單信貸資產證券化項目中,17家信托公司作為受托機構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