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12月20日的股指期貨計算,1月份的期現基差為120點,預期套利的年化收益為30%,而3月份期現基差大約在200點,預期套利年化收益接近20%,6個月的套利年化收益也在10%以上。
根據《指引》,信托公司固有業務不得參與期指交易,集合信托業務可以套期保值和套利為目的參與期指交易,單一信托業務可以套期保值、套利和投機為目的開展期指交易。
除了炙手可熱的傘形信托,沉寂數年的信托公司股指期貨產品也重出江湖,分羹短期套利。
記者獲悉,中海信托近日推出期現套利的結構化產品,推介稱不足一個月預期收益率可達10%,其10億的優先級產品體量,在近幾年的同類產品中也頗為少見。
欲分羹罕見“高升水”行情
“面對這么大的基差,不做點什么無法面對自己。”某券商人士在項目推介詞中表示,他所銷售的,是套利股指期貨的信托產品。
這款名為中海信托水滴1號的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僅面向機構投資者發行,認購起點5000萬元。
據悉,募集資金主要用于A股股指期貨套利,同時包括A+H股,A股和香港市場以及新加坡ETF和股指期貨套利。
而在具體配置方案上,上述推介詞也提出,“目前由于A股股指期貨套利預期收益較高,所以大部分頭寸都在A股股指期貨套利上,只有小部分頭寸在海外的A股和H股上。”
12月份以來,伴隨著A股上漲,股指期貨出現罕見的持續高升水。
所謂升水,是指股指期貨合約與現貨指數的價差,高升水表明市場對未來樂觀。12月18日,IF1501合約收盤漲至144.67點,創出股指期貨推出以來的最大升水量。此前一次升水超過100 點,出現在2010 年10 月,當天收盤升水為125 點。
實際上,股指期貨合約與滬深300 指數的基差近期連續多日出現80-100點,而歷史上多數僅為0-40點。
按12月20日的股指期貨計算,1月份的期現基差為120點,預期套利的年化收益為30%,而3月份期現基差大約在200點,預期套利年化收益接近20%,6個月的套利年化收益也在10%以上。因此當下正是套利的好時機,可以鎖定無風險收益。
在高收益預期下,中海信托水滴1號采用了優先劣后的結構化設計,優先與次級比不超過6:1。
據了解,本次計劃募集的純優先級資金不超過10億元。
其中面向優先級資金提供3個期限品種,包括28天,91天和182天,對應的預期年化收益率依次為10%、8%、7.8%。
與絕大部分信托產品不同,該產品的投資期限越長,預期收益率越低。
對此,華南一大型信托公司證券投資部高級經理對記者表示:“市場活躍,套利機會就多,不活躍就相對少。
但市場不可能持續活躍,不然很多人去做套利。
時間越長,機構套利的概率就越小,給投資者的預期回報自然降低。”盡管如此,水滴1號的預期收益還是明顯高于市場上同期限信托產品。
風險控制方面,產品介紹顯示,除了劣后資金的安全墊,投資主要策略是低風險統計套利,平倉線是30%。中海信托是管理方,由齊魯證券擔任投資顧問。
無風險套利需要精密計算,信托公司在這里只能相當于通道,券商主要負責警戒,主要是劣后資金在操盤,對專業要求非常高。
這一高度依賴套利運作的產品,最大的考驗之一來源于收益的可持續性。
有業內人士指出,市場價格偏離理論價格和超高升水都難以長久維持,回歸將成為必然。
目前市場風險偏好較高,套利空間有限。除了金融衍生產品的一般性風險外,由于標的物自身的特點和合約設計過程中的特殊性,股指期貨也具有一些特定的風險。
股指期貨信托多年未入主流
面對火爆程度前所未有的股指期貨市場,信托資金是否會大量涌入股市?目前尚難判斷。
實際上,在股指期貨市場的機構陣營里,信托公司進場多年。
前兩年A股低迷情況下,股指期貨信托產品曾作為多家信托公司證券業務的創新產品之一,但始終難以成為主流。
股指期貨最早于2010年4月正式推出。
次年7月,銀監會發布《信托公司參與股指期貨交易業務指引》,意味著信托公司參與股指期貨正式“開閘”。
2011年11月,較為擅長陽光私募的華寶信托成為獲得股指期貨交易業務資格的首家信托公司。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外貿信托、華潤信托、興業信托、平安信托、中信信托、長安信托等8家信托公司相繼獲批該項業務資格。
根據《指引》,信托公司固有業務不得參與期指交易,集合信托業務可以套期保值和套利為目的參與期指交易,單一信托業務可以套期保值、套利和投機為目的開展期指交易。
“股指期貨在信托計劃中通常有兩類功能,一類是套期保值功能,為傳統證券投資信托產品提供了對沖工具;另一類是投機套利,目前以后者目的居多。”信托公司人士稱。
進入股指期貨市場三年多,第一批獲批股指期貨業務資格的信托公司,已有不少產品進入期指市場。
如華寶信托的“申毅對沖1號”、“社潤一期”、外貿信托的“翼虎量化對沖”等近10只產品,均采用股指期貨進行套保或套利交易,對沖現貨市場的風險。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部分獲得業務資格的信托公司也只是象征性地試水幾個產品,比起基金專戶、券商資管這兩大更為靈活的發行平臺,信托公司并無明顯優勢。
從發行規模看,多數股指期貨信托產品規模較小,集中在5000萬至1億元之間。較早涉足這一業務的外貿信托曾對外發布,截至2013年3月,該公司投資于股指期貨的信托產品規模超過40億元。
而上述中海信托水滴1號產品,10億元的優先級資金規模,已是近年來同類產品中罕見的巨量。
對于股指期貨信托進展緩慢的現象,[廣州瑞豐注冊香港公司]華南一大型信托公司人士表示:“套利不會一直存在,國企背景的大型信托公司不大愿意為了可能存在的機會,專門建立一個團隊,對大部分中小信托公司而言,還面臨著搭建系統,人才資源等壓力。”
目前,推行股指期貨套利業務的信托公司,大多也僅能從中獲取較低的通道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