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語焉不詳的聲明會帶來什么結果?國內最大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陸金所過去一周給出了答案。
3月11日坊間爆出的消息顯示,[汶萊公司注冊]陸金所旗下平安國際商業保理目前累計接近4億借款出現問題,其中與陜西金紫陽集團的2.5億借款已到期,平安保理方面不得不啟用資金池償還投資人本息。
評級機構大公國際當天即發布公告稱,陸金所目前存在平臺實繳出資額發生較大變更,平臺債項信息嚴重不對稱以及涉嫌關聯擔保的問題,將陸金所列入黑名單。
3月16日,陸金所召開發布會,安撫投資者情緒,一一回應大公國際的質疑以及壞賬問題。
陸金所的遭遇凸顯出P2P市場的一大問題,在這個新生與跑路同樣層出不窮的市場上,如何維護或者重建信任。
壞賬、黑名單齊襲陸金所
3月11日,陸金所旗下平安國際商業保理被爆2.5億壞賬。
當晚,評級機構大公國際稱,陸金所目前存在平臺實繳出資額發生較大變更,平臺債項信息嚴重不對稱以及涉嫌關聯擔保的問題,將其列入黑名單。
3月12日,陸金所在網站上發布了一則簡短的公告,稱“該項目由第三方提供擔保,投資者權益完全不受影響,該項目與陸金所P2P業務無關”,但“詳情不便透露”。
這一語焉不詳的回應并未平息外界議論,反而使更多投資者對平安保理與陸金所P2P業務之間的關系產生疑問。
如果與陸金所P2P業務無關,是否與其他平臺業務有關?因為陸金所平臺上不僅有P2P業務,還有F2F、B2B等業務。
此外,平安保理在介紹自己業務時,所有項目最終都是通過資產證券化在陸金所銷售。
正值3·15前夕,這個消息馬上被網絡放大數倍,甚至有人說陸金所要跑路了。直到3月16日,陸金所召開媒體見面會。
陸金所副總經理鄭錫貴表示,這兩件事的發生讓陸金所承受一定壓力,很多投資者給客服打電話詢問情況,但他強調大多數投資者還是相信陸金所的安全與可靠。
對2.5億元壞賬,鄭錫貴稱,平安保理與陜西金紫陽農業科技集團的債權糾紛,只是一筆應收賬款保理業務在正常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糾紛,平安保理正在通過司法程序向陜西金紫陽追討債務。
鄭錫貴透露,這筆糾紛的標的金額約2.5億元,但這個保理項目沒有再保理或基于該筆保理業務做再融資安排,這意味著這筆交易并未與陸金所的平臺發生關系。
陸金所表示,不會影響任何陸金所平臺上的投資人。
陸金所稱不良率5%-6%
陸金所雖然以P2P網貸知名,但該平臺目前涵蓋的已不止于傳統意義上的P2P網貸。
中國平安的發言人在16日的聲明中也提到,陸金所建立了四大類產品交易市場。
包括:1、B2C,金融機構到客戶的理財類產品交易市場。
2、P2P,個人投資者和融資者的交易市場。
3、C2C,為個人產品持有者提供二手交易的二級市場。
4、B2B,企業、金融機構間的融資交易市場。
名氣最大的是P2P、C2C市場,這部分業務在陸金所的lufax平臺上呈現。但2013年下半年開始,陸金所創建了名為Lfex的面向金融機構的非標資產交易平臺。
在金融機構持有的金融資產中,除股票、債券、票據等標準化的、可交易的金融工具外,還有諸如信托計劃、理財產品、各類信貸資產等非標準化的,欠缺流動性的產品。Lfex則意圖為這部分金融資產提供額外的流動性。
之前的質疑就來自于這個平臺,平安保理的2.5億元壞賬項目或有可能在這個平臺上打包向機構投資者銷售。
不過,陸金所相關人士予以了否認,其表示這筆業務是平安保理以自有資金融資給陜西金紫陽,并未在陸金所的個人以及機構平臺上打包銷售。
3月16日,鄭錫貴也首次披露,目前平安陸金所的不良率約為5%-6%,P2P業務是陸金所整體業務中的一部分,整體的市場份額在國內市場排第一,無論是金額還是投資人數字。
陸金所模式引關聯擔保指責
陸金所旗下子公司的一則壞賬消息為何引發了一場行業地震?
陸金所是發展得很大的P2P公司,2.5億元壞賬短期內不會有多大影響,但是事情背后反映出的透明度、風險等需要思考。
一位P2P業內人士認為,更多的是信心問題:如果陸金所這樣銜著金湯匙長大的金融機構都無法處理P2P模式帶來的壞賬問題,那整個資本市場都會對國內P2P行業的前景產生懷疑。
成立于2011年9月的陸金所被看做是P2P行業里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高富帥,股東是平安集團,2014年陸金所注冊用戶超過500萬。
陸金所的P2P業務引入了同為平安集團旗下的擔保公司,對投融資進行本金、利息和逾期罰息的全額擔保。
若借款方未能履行還款責任,擔保公司將對未被償還的剩余本金和截止到代償日的全部應還未還利息與罰息進行全額償付。
王女士2012年開始投資陸金所的P2P產品,她不全是因為陸金所提供了擔保才選擇它,更多的是沖著“平安”品牌這個隱性信用背書去的。其實陸金所的收益率在主要P2P中是最低的,收益上并沒有太大優勢。
但平安旗下子公司越來越多參與到陸金所的平臺建設中來,也讓外界產生了關聯交易的猜測和擔憂。
在大公國際將陸金所列為黑名單的理由中,就有一條“涉嫌關聯擔保”。
大公國際稱,陸金所P2P產品“穩盈-安e”項目擔保公司為平安融資擔保,陸金所與平安擔保同為平安集團旗下公司,平安擔保對陸金所產品的擔保涉嫌關聯擔保。
當然,陸金所并不承認。
鄭錫貴表示,不存在關聯擔保。“穩盈-安e”業務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借貸,擔保公司給借款人提供擔保,與陸金所平臺沒有關系,陸金所既不是借貸的一方,也不是擔保關系的一方。陸金所和平安融資擔保之間有嚴格的防火墻,平安融資擔保從未為陸金所自身經營提供任何形式的擔保。
大公方面數據追蹤更新能力有待提高。但目前保理公司出現壞債,大公提及關聯交易風險,也是情有可原。
評級機構的頻繁發聲,有利于網貸機構進行更有效的信息披露,也給了投資者更多的參考依據,有利行業健康發展,加強風險控制。
舉措:去擔保化是P2P行業趨勢
去年開始,監管層在多個場合表明P2P平臺本身不得進行擔保,去擔保成為大勢所趨。
由于征信系統尚不完善,在中國尚沒有像歐美國家一樣的純信息撮合平臺的P2P,而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擔保。
一種是陸金所模式,由第三方擔保公司提供擔保。
一種是由合作小額貸款公司提供“無條件逾期墊付”擔保。
一種是P2P提出一部分“風險準備金”,像人人貸,從投資者的資金中抽取一部分進入準備金賬戶,有壞賬時則拿出來使用。
這三種模式都做不到本金和收益的全部覆蓋。且不說一些小額貸款公司本身規模較小,就是大的擔保公司,也做不到這點。
何況有些擔保公司本身就是P2P成立,這種表面各自獨立其實底下勾連的擔保和P2P問題最大,擔保也成了徒有虛名。
在經濟下行周期下,風險逐步暴露。近期就有好幾個擔保公司被爆出無力代償。
去年下半年開始,陸金所逐步推行“去擔保化”。去年7月15日,陸金所專享理財頻道發布了第一款沒有擔保的產品。
“未來幾個月內我們會逐步推出去擔保的商業模式,但沒有時間表。”鄭錫貴說。
“去擔保化”是P2P行業的必然趨勢,因為擔保也有風險,平臺需要具備緩釋風險的能力才能持續下去。
對投資者而已,[注冊安圭拉公司]如果擔保,利率自然會低一些;反之,利率就會高一些。
最終,這些都會轉嫁到投資人身上,就看投資人更喜歡選擇哪種方式罷了,去不去擔保是市場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