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保障基金已經于4月1日開始認購,其對信托業務各方面的影響也會逐漸顯現。
所謂信托業保障基金,[加拿大公司注冊]指為了防止單一信托公司倒閉造成行業風險而設立的制度,即業界一直期待的信托業穩定基金。
與此同時,保障基金對信托產品認購的相關規定,也會深刻影響信托產品的結構。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保障基金開始認購,但是關于保障基金的很多基礎性的規定還未到位,期待關于保障基金的更多細則出臺,以利于信托公司推進工作。
有信托一線業務人員對記者表示,目前構成信托十幾萬億元資產規模的業務類型中,通道類業務占比仍然很大,保障基金目前來看影響最明顯的仍是信托公司通道類業務。
按照信托保障基金的相關規定,對于在今年4月1日起新發行的信托計劃,按照新發行金額的1%計算并認購保障基金,信托公司應于2015年7月15日前將上季度認購資金繳入保障基金公司在托管銀行開立的專用賬戶,以后每個季度結束后,按照上季度新發行資金信托新增規模的1%認購。
資金信托對應的保障基金,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區分融資性信托和投資性信托,其中融資性資金信托由融資人或用款人委托信托公司認購。
保障基金公司按照一年期基準存款利率,向投資方支付固定收益。
對于通道類的信托計劃,如果由融資方認購保障基金的話,由于信托公司在通道類業務中的報酬率僅僅是千分之一左右,認購保障基金對融資方成本的提升已經遠大于信托公司的收益。
而市場上,類似于信托公司通道功能的還有基金子公司的通道,甚至于銀行委托貸款等渠道。
按照這一趨勢,肯定會有大量的通道業務被基金子公司等渠道搶走。
雖然規模不好估計,但是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這對信托管理資產總規模的增長會有較大的沖擊。
目前信托“通道”業務中,信托公司基本不用承擔風險,如果還和其他融資類及主動管理類信托項目適用相同的認購比率的話,并不合適,如果能改成像財產信托一樣按照實際收取報酬的一定比例認購的話可能更合適。
隨著保障基金的運營,關于其認購的一些規定也肯定會做出適應性的調整。一位信托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按照目前認購的比例,目前信托產品的期限計算的話,兩至三年后,整個十幾萬億元的信托產品將全部需要認購對應的信托保障基金。
如果信托公司主動管理規模較多的話,這對信托公司的凈資產也會有較大的壓力,如一家信托公司有2000億元的主動管理資產,其需要向保障基金繳納的資金規模將會達到20億元。
而信托公司不見得會有這么多的現金類資產,也會影響信托公司運用自身的流動性處理項目風險。
此外,由于信托保障基金僅按照一年期基準存款利率向投資方支付固定收益,一些信托公司主動管理但是報酬率較低的業務也會受到影響,如不少信托公司為客戶推出的用于銜接兩款信托產品投資期空擋的現金管理類信托產品,由于需要占用自有資金認購信托保障基金,實際上減少了信托公司自有資金通過其他渠道獲利的能力。
雖然監管層今日對信托業保障基金籌集和管理等具體事項做出了通知,但一位信托公司人士指出,信托公司認購信托保障基金,[注冊巴拿馬公司]或代融資方認購信托保障基金,相關的認購方式、信息披露、保障基金的使用權限、收益分配方式還沒有明確規定,或是業內還沒有形成統一認識。
業內還在期待關于保障基金更多基礎性規定的到位,以利于信托公司推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