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自2014年降準降息以來信托收益率所反映的社會融資成本的變化,探討貨幣傳導機制有效性以及信托收益率的特殊性。
從信托總平均收益率曲線圖可以看出,[青島瑞豐注冊香港公司]雖然信托收益率有個別月份上下波動,但整體收益率呈上揚趨勢,尤其值得關注的是2014年4月、6月、11月以及今年的3月,除了2014年11月份的小幅下滑外,其余月份信托收益率均為走升。
央行降準降息以保持中性偏松的貨幣政策,信托收益率卻似乎不受影響地一路走高,不降反升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幾點:
信托與實體經濟配比降低
中國信托業協會發布的“2014年四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業務數據”顯示,2014年度,融資類信托占比繼續下降,首次降到了40%以下,為33.65%,相比歷史上的最高占比即2010年的59.01%,降幅高達25.36個百分點;相比2013年末的47.76%的占比,降幅達14.11個百分點。
一方面,融資類信托主要類型為房地產信托、基礎產業信托和工商企業信托,此類受貨幣政策影響較大,但由于這部分對接到實體經濟的信托資金占比正在縮小,對信托整體收益率影響縮小。
另一方面,具體就房地產而言,正常的周期為降息——貸款利率下調——房地產銷售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但在去年即使是銷售轉暖也不一定會帶動房地產新開工的反彈,房地產目前庫存高企,地產商沒有動力掀起新一輪投資熱潮;就基礎產業而言,43號文強化了地方政府舉債的機制約束,地方政府債務難以再盲目擴張,未來政府債務要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建立對違規使用政府性債務資金的懲罰機制,明確地方政府對其舉借的債務負有償還責任,中央政府實行不救助原則,硬化預算約束。
因而,通過降息來刺激經濟,在此刻的房地產和基礎產業行業,其傳導機制似乎在失效。
具體而言,降息本可以降低企業財務費用,從而推動利潤水平上升,因而降息能在某種程度上刺激房地產銷售,但帶動不了房地產開工和地方增量債務,房地產信托和基礎產業信托地成立速度也隨之放緩,實質上降息對利潤水平提升有限。
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期內房地產信托高回報率和基礎產業類信托高安全性所帶來的收益率依然維持高位。
股市走牛拉動投資類信托收益率
股市自去年開始走牛,大盤在突破3400點之后更是勢如破竹,連創7年新高。股市的火熱刷新著歷史,信托公司更是當仁不讓地想要抓住股市行情的機遇,加緊引導資金入市和產品創新研發。
在降低融資信托業務的同時,信托業加大了具有浮動收益特征的權益性產品的開發,現金流管理業務、私募基金合作業務、私募股權投資信托業務、基金化房地產信托業務、資產證券化業務以及受托境外理財業務等資產管理產品均有明顯的發展。
中國信托業協會“2014年四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業務數據顯示”2014年度投資類信托占比為33.70%,相比歷史上的最低占比即2010年的23.87%,增幅高達9.83個百分點;相比2013年末32.54%的占比,提升1.16個百分點。
受股市效應的影響,信托發行計劃中的陽光私募、結構化信托產品以及傘形結構化信托產品都得到充分發揮,而股市產生的聯動效應,更是帶動股權投資類業務及并購業務的發展。
這一類投資類信托的收益率也在不斷提升,既是資本市場走出低迷局勢而轉向長期趨好的表現,也是高凈值客戶個性化資產配置需求日益強烈的要求,更是信托業以傳統固定收益特征的非標準融資信托業務已難以滿足投資者多元化的理財需求的反映。因而信托業需要不斷求新、求變,并以高收益率回報投資者信心。
資管業競爭壓力日益加大
一直以來,信托公司因自身的制度優勢,在尚未充分利率市場化環境下,擔當著利率市場化的實施者角色,整合運用多種金融工具,通過靈活的股權、債權及其他各種收益權融資,并設計靈活的交易結構,從而以完全市場化的方式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然而從2013年以來,[南京瑞豐注冊香港公司]信托業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一方面是項目兌付高峰的日益臨近,剛性兌付下信托項目風險如何化解;另一方面是來自泛資管競爭壓力的加劇,券商、基金、保險同質化的業務,必然使信托業曾經“一枝獨秀”的局面將難以為繼,加上去年以來股市走牛,帶來基金、私募產品的收益率提升,信托固定收益類投資的吸引力大不如前,此種情況下,信托寧可犧牲自身利益以維持產品高收益,從而保證產品的發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