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通訊社從數家券商處了解到,按照中國證券業協會的要求,券商目前已經啟動了兩融業務合規與風險評估工作。
券商人士表示,[德國公司注冊]本次評估,券商兩融規模總額度、傘型信托業務等被重點關注。
4月17日,證券業協會向券商下發了《關于開展融資融券業務合規與風險控制評估工作的通知》,協會表示,券商需在5月8日前上交評估報告。
某券商經紀業務部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公司已經啟動兩融評估工作,本次評估協會檢查較為仔細,涉及到很多內容。分析來看,本次檢查,傘型信托被重點檢查,證券業協會詳細調查了每家券商傘型信托的規模、杠桿比例、參與客戶情況等。
該人士表示,之所以詳細檢查傘型信托,主要因為其杠桿比例太大,不少都做到了1:5,風險比較大。一旦市場出現暴跌,客戶虧損較大。此外,其表示,兩融門檻、客戶資格等也被檢查。
華東某券商經紀業務部人士補充表示,除了傘型信托之外,券商目前的兩融額度以及是否提高兩融規模上限等也被監管層重點關注。該人士表示,目前,兩市1.7萬億的兩融規模已經接近了券商財務理論極限,而目前不少大券商仍在不斷擴大兩融上限規模。券商擴大兩融上限規模,這導致市場兩融規模很容易超越理論極限,這種情況是監管層不愿意看到的,風險也較大。
上述券商人士表示,“具體來看海通證券、中信證券等券商兩融規模上限已經接近或者達到了其財務規定極限”。
以海通證券為例,其2014年凈資本為371.1億元,目前海通證券公告表示,兩融上限提升到2500億元,這也意味著海通證券兩融上限已是其凈資本的6.74倍左右。
資料顯示,按照現行的《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券商凈資產與負債的比例不得低于20%。也就是說,券商最多可以進行5倍于凈資產的債務融資,形成6倍于凈資產的總資產。這也意味著券商如果要提升兩融上限,且滿足上述管理辦法,必須要融資擴大資本金。
某券商分析師表示,[杭州瑞豐注冊香港公司]監管層此前已對券商做了詳細檢查并對部分券商做了處罰與規范,此次證券業協會對兩融的評估主要是進行后續監管與風控。
經歷前兩次檢查之后,“券商該改正的都會改正,不會有重大違規事件”,所以不必對券商股過于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