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托業協會發布的一季度信托公司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信托業實現利潤總額169.31億元,同比增長33.73%,而去年一季度末僅同比增長14.39%。
業內人士表示,[北京瑞豐注冊香港公司]信托利潤增速回升一方面是集合信托計劃占比穩步提升,另一方面是證券投資類信托占比繼續上升,兩者信托規模的增加,增加了信托公司傭金收入,帶動了信托利潤的增加。
證券投資類信托成第三大資金配置領域
2014年11月以來,上證指數一路上揚,今年4月一度沖破4500點,盡管近日震蕩下行,但在監管層小心呵護下的慢牛行情給機構投資者及個人投資者提供了賺錢的契機,信托公司也紛紛加大權益類配置比重。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投資類資產規模2576.50億元,占比高達70.20%,較上季度提升了4個百分點左右。
值得關注是,證券投資2015年一季度以16.56%的占比超過了金融機構15.75%的占比,成為信托資金的第三大運用領域。
“得益于‘多方式運用、跨市場配置’的靈活經營體制,信托業對2015年一季度的牛市行情做出了預判和靈活調整,增加了證券投資類產品的發行。”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所長翟立宏表示。
投資類信托各項數據顯示,2015年一季度證券投資信托規模為2.23萬億元,較2014年一季度同比增長79.84%。其中,二級市場余額7190.62億元,占比34%。
信托專家陳赤介紹,信托資金投資二級市場的產品主要是有三種:一種是結構化的信托,一類是陽光私募型產品,第三種是信托公司主動管理的信托產品。
“當下短期的股市波動對信托公司利潤不會產生大的影響,原因在于,證券投資類作為收費型業務,信托公司向投資者收取固定費率的傭金。”他表示。
“證券投資類的集合信托計劃費率在1%左右,結束后可能有浮動收益。”南方某信托公司研發部一位負責人表示,牛市加大證券投資的配置給信托公司帶來間接收益,但牛市可能使得投資信托的資金流出。
陳赤著重表示,信托業一個季度的表現如何,其實并不特別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信托公司如何選準自己轉型升級的方向,既目光遠大又腳踏實地地培育新興業務;同時,加強信托文化的塑造,推進信托制度在我國的普及。
集合信托穩步提升費率比單一信托高
數據顯示,自2013年四季度開始,信托業的集合資金信托占比一改過去幾年來不斷下降的趨勢,實現了集合資金信托占比的穩步提升。
具體占比分別是:2013年四季度24.90%,2014年一季度24.97%,二季度26.36%,三季度29.13%,四季度30.70%,2015年一季度更是上升到33.26%。
一般來說,集合信托計劃是信托公司先找具有融資需求的項目,然后設計產品的結構和期限,發行信托計劃向多名購買者募集資金,信托公司在其中占據了主導作用。
上述時間段中,集合資金信托在總信托資產中的占比大幅提升了8.3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受到99號文、107號文等監管政策影響,信托公司收緊通道類業務規模,單一資金信托占比持續下降,一季度,自2013年三季度至2015年一季度,單一資金信托占比下降11.17個百分點。
而集合資金信托作為信托公司收費性業務,費率一般在1.5%~3%,遠高于單一資金信托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的費率。
上述南方信托公司研發部人士表示,一季度信托利潤回升的主要因素是集合信托計劃的增加且費率較高,帶動了信托利潤總額的大幅提升。
陳赤分析認為,集合資金信托占比提升,這符合監管層長期引導的方向,即信托公司加強主動管理業務,集合資金信托逐步成為信托公司的主營業務,這會給信托公司帶來比較豐厚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盡管單一資金信托支撐了信托業的規模擴張,但技術含量低,信托公司在這一通道類業務屬于附屬性角色。
從集合資金信托的資金投向看,2014年四季度短暫形成的融資類、投資類、事務管理類信托三分天下的格局被打破。2015年一季度,證券投資信托占比升至35.52%,融資類信托下降至31.32%,事務管理類信托占比微升至33.16%。
而融資類信托占比下降,[上海瑞豐注冊香港公司]是受房地產市場低迷和43號文對地方債務規范的拖累。
同時,投資類業務占比提高,一方面是信托公司傳統業務模式有所轉換,出于市場競爭的考慮,將簡單的債權融資轉化為股權融資的業務;另一方面,信托公司作為對市場最為敏感的金融機構,抓住了牛市的業務機會,大力發展證券投資信托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