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投資信托是今年信托產品的“黑馬”,而新三板信托更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領域。
據統計,[廣州瑞豐注冊香港公司]從今年1月底第一只新三板集合信托推出到5月21日的不到4個月時間里,信托公司已推出24只新三板產品,其中,二季度以來的發行數量更是“井噴”,上述24只產品有18只為今年二季度以來推出,參與公司數量繼續擴容,中糧、五礦、陜國投等信托公司新進場。
二季度以來新推產品數量“井噴”
股市的火爆使信托公司部分傳統融資業務式微,但是帶動了證券投資信托的大發展。尤其是迅猛發展的新三板市場,成為了信托公司進入資本市場新的切入點。
中國信托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一季度末,信托資金投資的于工商企業、基礎產業以及房地產的占比分別為23.49%、20.75%、9.93%,占比同比均出現下降,而布局證券投資的信托資金占比卻一路攀升,其截止到今年一季度末的規模為2.23萬億元,同比增長79.84%,占比同比提升了5.41個百分點,在全部信托資產投向的排位中一舉超過金融機構,躍居第3名。
投資證券市場的資金需求的增多,不僅刺激信托公司在發行規模上尋求突破,更進一步提升了信托公司投研創新的步伐,作為資本市場的重頭戲,新三板更成為信托公司關注的焦點。
據統計,從今年1月29日中建投信托推出新三板信托到昨日,新三板信托已經發行了24只。其中,18只產品為二季度以來成立,占比達到3/4,參與發起設立的機構數量也由一開始的中信信托、中建投信托兩家擴容至11家。
雖然新三板信托的發行數量急速增加,但是,相對于券商、基金等機構,信托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投研能力一直是短板。這也使得新三板信托普遍走起了與外部投顧合作的路線,且投資顧問的選擇成為信托公司管理能力體現的關鍵。信托公司推出新三板產品往往與私募基金和券商合作,不過越來越多的公募基金也進入了信托的視野。
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士曾表示,在投顧合作模式下,投資顧問的選擇是投顧合作模式的關鍵。
一般而言券商、部分私募基金、部分公募基金公司各具優勢,都可以成為合格投資顧問,如券商作為掛牌企業承銷商和做市商,擁有豐富的掛牌企業資源,而私募基金公司的PE業務背景非常適合新三板投資。因而,信托公司在選擇投資顧問時需要充分考慮投資顧問在新三板的投資經驗、相關產品管理經驗、研發團隊水平等。同時,為了促進投顧有效履職,可以采用投顧跟投、投顧認購劣后級產品以及與投顧共同出資成立合伙人企業等形式,加以約束。
雖然此前,信托公司新三板產品均與私募、券商合作較多。但通過對目前已公布合作方的新三板信托的分析了解到,越來越多的公募基金及其子公司開始進入信托公司的視野。
如長安信托成立的葉海睿德壹號基金投資事務管理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第一期和第二期均與天風基金展開合作,中信建投證券成立的新三板投資基金5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也由九泰基金管理。
另外,信托公司認購基金子公司新三板資管計劃的方式也已出現,如陜國投4月底發行的銀樺1期結構化新三板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直接認購紅塔紅土基金子公司深圳市紅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行的“紅塔資產銀樺智匯投新三板3號資產管理計劃”A類份額,成立規模為4000萬元。
事實上,鑒于信托公司普遍存在投研能力上的短板,以類似FOT形式,通過成立新三板信托認購其他資管機構發行的一只或多只新三板產品,也是被業內認可的方向。
大業信托做規模霸主
從發行規模上來看,目前已公布規模的22只新三板信托產品合計發行規模為34.11億元,產品的認購起點基本都是100萬元起。考慮到新三板企業特性,絕大部分新三板產品的發行規模沒有超過1億元。
但這并不代表里面沒有“巨無霸”,大業信托在3月下旬和4月初分別推出了新三板1號、2號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成立規模分別為4.44億元和8.68億元。僅大業信托這兩款產品的募資規模,或許已經超過了全部集合新三板信托募資規模的1/3。
事實上,大業信托這兩只新三板產品募集規模“龐大”,因其專門投資于新三板重磅股中科招商的定向增發:大業信托路新三板1號曾在中科招商第二輪定增中認購股份2446萬股,認購額44028萬元;大業信托路新三板2號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在中科招商第三次定增中認購4777萬股,認購金額為85986萬元。
目前,新三板信托發行最早及發行數量最多的公司為中建投信托,目前已推出6只產品。但新的公司奮起直追,4月份,四川信托“從無到有”,目前已推出4只新三板信托;長安信托從3月份以來也已有4只產品面世。
盡管如此,[深圳瑞豐注冊香港公司]相對于其他金融子行業,信托介入新三板的步伐仍明顯落后。如何利用信托自身優勢,為新三板企業提供更豐富的金融服務是信托公司亟待研究的問題。
與券商、基金子公司相比,信托公司擁有更豐富的實業融資經驗及靈活的融資方式,而不僅僅局限于證券市場。在未掛牌企業融資、并購重組中信托或許會有更多的優勢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