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大盤又在無數人的腦海中完成一次劇烈調整,其原因則是一家券商的內部通知。這則旨在自查其場外配資情況的通知被解讀為再度降杠桿,并直指傘形信托的“命門”——與分組交易系統相連的交易數據端口。
不過,[大連瑞豐注冊香港公司]多家機構調研后認為,該券商的這一行為只是證監會4月17日政策規范的延續,并不意味著監管力度加大。同時,在一些傘形信托業務人士看來,“停止數據端口服務”這一舉措對傘形信托存量業務影響甚微。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行情發展以及連續監管,近期傘形信托展業難度加大,顯示其利益鏈正面臨考驗。
傘形信托受影響尚不大
相關業務人士介紹,在傘形信托業務中,只有將券商交易數據端口與傘形信托的分組交易系統相連接,才能保證每個子信托的獨立性,可謂是傘形信托的“命門”。南方某信托公司傘形信托業務人士說:“一旦停止數據端口服務,所有的傘形信托都將沒法操作,不光傘形信托沒法展業,存量業務的交易也將受到極大影響。”
實際上,作為成就本輪牛市的重要杠桿資金,傘形信托一旦面臨上述窘境,其對市場影響不可不察。不過,在多位傘形信托業務人士看來,券商停止對傘形信托的數據端口服務缺乏可行性。
一家傘形信托業務量排名前三的信托公司相關人士就透露,券商從任何協議、文本中都看不到是傘形結構,且各子信托交易時,均是以主信托賬戶統一發送至券商,所以從券商的角度來看,很難分清是否為傘形信托。
“而且,很多端口都是復用的,本來就有陽光私募在其中,券商很難停掉!鄙鲜鰳I務人士坦言,因此,這一舉措對傘形信托影響有限。
此外,對于市場由此消息引發的“監管再度降杠桿”的解讀,已被證實為只是“舊聞重提”。國泰君安非銀團隊表示,周末調研暑假上市證券公司法律合規部等部門及營業部等分支機構,沒有聽說周末監管層加強嚴厲排查甚至要求客戶平倉的消息,監管力度和之前幾周一樣,涉及事件的相關券商更多是個案。齊魯證券亦在25日的一份研報中表示,上述舉措是繼監管部門在4月17日規定證券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參與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托等活動,不得為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托提供數據端口等服務或便利政策的延伸,是對券商場外配置市場的清理,恒生業務部門也證實,早在幾個星期前已經在陸續執行這些措施。
開新“傘”視合作券商而定
此前,監管部門接連出臺政策。
今年2月初,監管部門發文表示,禁止證券公司通過代銷傘形信托、P2P平臺、自主開發相關融資融券服務系統等形式,為客戶與他人,客戶與客戶之間的融資融券活動提供任何便利和服務。
此后,有關部門又于4月17日表示,證券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參與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托等活動。當時華泰證券認為,禁止券商參與場外配資、傘形信托屬于預期之中,目前每日融資融券交易占市場交易金額的15%以上,加上配資、傘形信托等結構化產品的話,預計杠桿交易已經占到市場交易的1/4以上,高杠桿導致市場波動加大,引致監管。
不過,從目前來看其收效尚待觀察。據了解,多家信托公司傘形信托業務開展基本正常。某南方信托公司相關業務人士進一步透露,目前其公司的傘形信托業務中,老傘新增子信托業務均能開展,但開新傘則視合作的券商而定,有的能做,有的不能做。
究其原因,則與傘形信托獨特的利益鏈條有關。在傘形信托業務中,除了需要借助杠桿炒股的劣后級客戶外,主要是證券公司、信托公司、銀行三類機構,相對應的分別是證監系統、銀監系統。
具體而言,券商得到客戶杠桿投資需求后,再尋找信托公司渠道,由后者發行信托計劃,對接銀行理財資金,并指定掛靠到券商營業部,融資方即可進行操作。在這一鏈條中,券商往往是傘形信托業務的發起方,其利益訴求是賺得交易傭金。信托公司在其中賺取千分之五左右的通道費,雖然費率較低,但規模做大后信托公司的收入亦較為可觀。此外,作為優先級客戶的銀行理財資金,亦有著相當的積極性。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在此利益格局下,“禁傘令”難有銀監部門的配合只能是“治標不治本”。
值得關注的是,[廈門瑞豐注冊香港公司]前述上周發布“自查場外配資”內部通知的券商,亦在其5月25日的一份研報中表示,配資杠桿資金的主體是銀行、信托等,目前銀監系統并未出臺限制配資資金入市的政策,對目前股票市場流動性并未造成“抽血式”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