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加拿大公司注冊]信托產品流動性缺乏被認為是制約行業轉型與發展的軟肋,這一問題正得到來自官方和民間力量的不斷探索。
6月7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和金融產品發行平臺高搜易牽頭籌建的“金融產品流轉研究基地”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業內人士認為,流轉研究基地將成為未來民間信托流轉中心雛形。
高搜易創始人兼CEO陳康表示,成立“流轉研究基地”尋求學術支持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會將創新訴求傳達給監管層,逐步將民間信托流轉中心扶正,成為半官方的組織,將來也計劃聯合信托公司共同建設信息登記中心。
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季度末,信托全行業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為14.41萬億,較2014年1季度的11.73萬億年度同比增長22.85%;較2014年末的13.98億元季度環比增長3.08%。
從數據看,無論是同比增長還是環比增長,信托資產規模的增速均明顯回落。新常態下,突破流動性缺乏成為當務之急。
孟強表示,流通性決定著財產的價值,越容易流通的財產,其價值就越高。如果信托受益權不能夠有效的流轉,那就不能充分實現其所蘊含的價值。
建立國內統一的信托交易平臺,被認為是提高信托產品流動性的關鍵一步。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孟強表示,信托登記制度是信托制度的核心。去年全國信托信息登記中心確認落戶上海自貿區,但是這個全國性的平臺將何時真正落地、何時能進行實質性操作,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還很遙遠。在其真正發展成熟之前,行業有必要引進第三方機構來化解信托流轉尷尬。
在全國首屆互聯網+金融產品流轉研討峰會的圓桌論壇上,多位來自互聯網金融公司CEO共同探討信托流轉中的難點,認為主要表現為四方面:
一是資產定價難,資產定價的核心是風險定價,在互聯網上進行資產流轉,風險定價的方式和方法目前還有待推敲;
二是標準難,互聯網金融產品行業新,[注冊巴拿馬公司]缺乏有效的第三方客觀標準;
三是高頻交易難;
四是法律問題難,一些政策、法律跟不上現在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