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上半年信托公司集合信托產品預期收益保持平穩。但因不同信托公司在項目類型、資金渠道方面存在差異,北京信托和重慶信托兩者收益懸殊達4.52%。
在外部宏觀經濟相對不利的狀態下,上半年,信托公司資產管理規模繼續保持21%左右的增速,預計總體規模將達到15.1萬億元,繼續穩居金融行業第二位。
其中,[注冊美國公司好處]投資者較為關注的集合信托產品預期收益同樣保持平穩,平均收益維持在9%左右。但不同信托公司呈現出較大差異,平均預期年收益率最高的北京信托,達到10.35%,和年收益率最低的重慶信托(5.83%)相比,相差4.52個百分點。
預期收益差距懸殊
集合信托直接面對投資者,相對于信托公司其他業務社會影響較大。投資者在關心產品安全性的同時,收益也是其重要考量標準。
上半年從各信托公司集合產品預期收益率看,呈現較大差異,6家信托公司平均預期收益率超過10%,29家信托公司平均預期收益率在9%~10%之間,17家信托公司平均預期收益率在8%~9%之間,6家信托公司平均預期收益率在8%以下。
其中,收益率最高的是北京信托,今年上半年發行信托產品70個,募集規模達231.21億元,平均收益率達10.35%。收益率最低的是重慶信托,同期發行產品73個,募集規模達534.09億元,平均收益率為5.83%,二者之間相差4.52個百分點。
對于收益差距懸殊的原因,從具體項目來看,北京信托發行的固定收益類產品投向領域大多是房地產、基礎產業,期限大致在兩年,而重慶信托發行的產品投向是金融領域,期限相對較短,大致在兩個月到一年之間。
“不同類型產品的收益不同,但影響最大的還是期限,產品期限越長,收益率則越高。”業內人士稱。
此外,信托公司在項目類型、資金渠道等方面的差異性更多時候是由股東資源稟賦決定的。比如,北京信托前三位股東分別是出資比例34.3%的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19.99%的威益投資有限公司和14.29%的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分公司。股東背景決定其在實業投資領域方面更具優勢,集合信托產品也更多地集中在基礎建設、房地產等較長期限投資領域。
而去年的業績“黑馬”重慶信托前三位股東分別是重慶國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國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及上海淮礦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另外,重慶信托分別持有重慶三峽銀行34.79%的股權,合肥科技農村商業銀行24.99%的股權,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49%的股權,同時還持股西南證券。對于投資其他金融機構股權的策略,重慶信托在同行業中十分罕見。
深諳資本運作之道,重慶信托在集合信托上自然也是借助上下游資源“另辟蹊徑”。恰逢上半年A股市場的有利局面,重慶信托更加熱衷發行證券類信托產品。
證券投資類產品成主力
不僅是重慶信托,上半年多數信托公司迎合市場需求,加強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等領域的資金投放。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集合信托領域,投向金融領域的信托計劃成立規模達2289.47億元,占比為37.49%,其中絕大部分投向證券市場。而投向房地產、工商企業和基礎產業的信托規模分別僅為600.13億元、343.82億元和802.45億元。
另據Wind資訊數據顯示,證券投資類集合信托相比去年同期234.63億元同比增長342%。平均規模1.68億元,平均年收益率7.47%。
相比證券投資類信托的火爆,曾經風光無限的地產信托就顯得有些落寞。Wind統計,截至6月30日,今年共成立165只房地產集合信托產品,規模258.6億元,占整個集合信托成立規模8%,相比去年同期594.21億元同比下降56%。平均規模2.04億元,平均年收益率9.06%。
但隨著6月股市進入大幅調整期,目前,證券投資信托融資效率急速下降。證券投資類產品7月13日—17日當周共成立14款產品,募集資金0.5億元,占比僅為1.05%。
下半年或將小幅回落
今年以來,為降低融資成本,央行三次降低基準利率、釋放流動性,但是在銀行理財、信托融資成本方面并沒有呈現顯著的政策效果。相比較而言,非證券投資類信托預期收益率依然在8%~10%區間內運行,相比較2008年至2010年的6%~8%的預期收益率,并沒有明顯的下行態勢。
一位信托從業者認為,此前理財產品競爭日趨劇烈,除了股市分流投資資金外,公募基金、P2P等高收益率理財產品對信托的沖擊也較大,信托維持自身市場銷售地位,仍需要給予投資者具有一定競爭力的產品收益率。
“未來貨幣政策可能會進一步寬松,[注冊美國公司費用]公募基金、P2P等高收益理財產品將不可長久持續,整個市場的融資成本會有所下降。”該從業者表示,下半年集合產品收益會有一定幅度的下滑,但信托公司對產品在盡職調查、產品設計、風險控制、風險處置方面相對較強,在理財產品領域仍然有較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