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紐約6月29日電---歐洲向更緊密聯盟邁進,[蘇州 注冊香港公司服務] 令市場拍手喝彩,但尚不清楚歐洲選民是否也愿意加強一體化.
這令投資者感到擔憂,特別是在歐洲分歧似乎處於歐元1999年問世以來最嚴重之際.
歐洲決定放寬援助規則來幫助意大利和西班牙,并朝設立統一的銀行業監管機構邁進.這推動歐洲向更緊密的聯盟又前進了一步.
即便歐洲領導人可以把分歧暫擱在一邊,并開始構建歐洲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Europe),但選民可能會加以抵制,擔心會出讓更多國家主權.如果大量努力付諸東流,可能給市場帶來不測後果.
"歐洲很多人都不愿整合成為一個國家,"Newton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首席投資官Simon Pryke表示,該公司管理著大約800億美元的資產."政治人物與全體選民的想法并不一致.他們正朝相反的方向拉扯."
全面削減支出和增稅來降低高額預算赤字,引發了歐元區各國民眾的不滿,尤其是在失業率高以及經濟成長緩慢或負成長的成員國.
在近期的法國和希臘選舉中,有相當多的民眾支持極右或極左黨派,而非致力於歐洲整合的主流黨派.
在此同時,德國則反對放寬節支措施,也反對發行歐元區共同債券的提議.
"不!不!不!",德國報紙頭條近日如是寫道,呼吁領導人抵抗要求德國為其他歐元區國家債務提供擔保的努力.
洛杉磯DoubleLine Capital的經理人Gregory Whiteley表示,周五關於允許紓困基金直接挹注銀行而非向負債累累的政府注資,是很重大的一步,尤其是這也代表了德國先前的立場軟化.
但他指出,設立一個歐元區銀行業監管機構來監督這樣的援助行動,可能仍會遇到很大阻力.部分領導人希望在年底前設立這樣一個機構.
"我們距離解決這一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面臨來自雙方的阻力:德國需要作出妥協,而南歐國家也需要直面問題的嚴重性.這是達成長期可行解決方案需要克服的一大障礙."他說。
事實上,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認為周五的協議是德國的失敗,稱最終結果"作出了讓步,同意放寬紓困協議中的緊縮要求并向銀行業直接提供援助".
正如紐約梅隆銀行分析師Simon Derrick所指:"很明顯這項協議是在德國受到強力脅迫情況達成的.因此,德國在政治上顯得很孤立,估計心里非常惱火.這些情況碰在一起,恐怕會很危險."
這部分解釋了Whiteley為什麼不相信風險資產的漲勢能夠持久.他警告不要作空美元和避險性的美國公債.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執行長暨共同投資長埃里安(Mohamed El-Erian)在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商業新聞臺(CNBC)電視采訪時也呼應了這些看法.
"我們的評估是,這還不能算是突破.還有很多東西尚不具備,"他說,"因此,這場漲勢有再度失去動力的可能."
政見紛紜
賓夕法尼亞州一家投資顧問公司Financial Insyghts的總裁Peter Atwater認為,當人們對自己的經濟前景感到擔憂時,歐洲民意和政治共識方面出現緊繃,也不是什麼不同尋常的事情.
這樣的氛圍在大西洋彼岸也可見到.Atwater指出消費者信心下降、政治僵局棘手、且諸如茶黨及占領華爾街的抗議浪潮興起,均讓決策過程更趨復雜.
柏克萊大學經濟學教授Barry Eichengreen說,[福州 注冊香港公司服務]當經濟條件惡化時,這類的政治分歧總會帶來風險.不過他特別指出,希臘和法國在最近的選舉過後,仍能組成主流政府.
"的確有些行動傾向於極右或極左政黨.不過情況原本可能會更糟的."他說.
即便如此,歐債危機何時落幕的不確定性,使得投資人慎防在歐元及風險資產過度曝險,Pryke說這種情況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未來歐洲股市將出現極佳的進場時機,"他說.但不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