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各大經濟體上月制造業活動放緩或收縮,[如何在重慶注冊香港公司服務]反映出歐元區危機和美國增長趨弱所造成的逆風增強。
中國和印度7月制造業增長雙雙放緩,而日本出現自去年地震及海嘯以來最糟糕的表現。韓國出口也出現今年最大跌幅。“亞洲正被卷入歐洲的爛攤子,貿易終于開始下挫,”匯豐(HSBC)經濟學家范力民表示。“最新數據似乎表明,出口方面還會遭受更多痛苦。”
中國制造業活動7月略有下降,盡管在北京方面降息并敦促銀行增加放貸以扶持經濟后,各方曾預期會出現上升。官方的采購經理指數(PMI)從6月的50.2微幅跌至50.1,僅略高于50這一分隔擴張與收縮的門檻。
中國總理溫家寶周二警告,不能低估全球經濟所帶來的風險,他表示“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數據顯示,日本7月的PMI下降兩點,至47.9。嚴重依賴中國資源需求的澳大利亞制造業活動7月跌至三年低位。澳大利亞工業集團上月的PMI指數下跌6.9點,至40.3。
亞洲的糟糕數據突顯該地區對美歐需求的依賴程度,自2008年以來,美歐經濟一直處于掙扎狀態。盡管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影響歐洲經濟增長已有一年多,但這種影響只是在最近才開始導致其對亞洲出口商品的需求下降。
“這些亞洲的數據顯示,不可避免的調整已經開始了,我們可以預期形勢還將惡化,”香港咨詢公司絲路顧問公司的貝哲民表示。“但我并不認為,我們將面對2008年年中那樣的崩潰。”
許多亞洲經濟體的國內經濟也在減速。周二發布的數據顯示,臺灣經濟在第二季度同比收縮0.2%。
作為最先發布出口數據的亞洲經濟體,韓國受到投資者密切關注。7月份出口同比下降8.8%,是今年最大幅度的月度下降。盡管經濟學家們告誡稱,不宜過分解讀一個月的數據,但他們預期,下周臺灣和中國大陸將要發布的出口數據,也將顯示類似的疲弱。
印尼頂住了地區趨勢,[如何在西安注冊香港公司服務]制造業活動上月繼續擴張。僅次于中國和日本的亞洲第三大經濟體印度7月制造業增長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