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的一幕重演:美國國會剛剛再次證明,[在西安注冊香港公司服務]爭吵如何繼續損害著美國經濟政策的可信度。
去年,有關聯邦債務上限的爭吵曾令美國經濟復蘇面臨完全沒有必要的風險。今年國會休會已開始,立法失靈的情況則顯露出來,盡管場面沒有2011年那樣戲劇化,但也凸顯出為什么不論在海外還是國內,美國推行一套連貫的經濟政策是如此困難。
國會議員們上周開始休假時,有兩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仍懸而未決。首先,設定未來5年農業補貼的農業法案仍未獲通過。領導眾議院的共和黨人認為,他們甚至無法獲得足夠的贊成票將目前的農業法案延長一年。其次,國會仍未同意與俄羅斯恢復正常貿易關系。俄羅斯8月22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后,美國企業界將無法享受該國加入WTO帶來的一些好處。
兩件事都表明了一個令人痛苦的事實:國會意識不到美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利益所在和承擔的義務。不僅農業法案懸而未決,而且在國會遭到推諉的該法案草案對國際社會的影響也令人擔憂。法案草案削減的是對世界貿易不產生扭曲影響的農業補貼,而不是有扭曲影響的;而且,8年前,WTO就判決巴西起訴的美國棉花扶持計劃非法,如今國會仍未批準中止這個令人尷尬的計劃。
與一個即將加入WTO的國家實現貿易關系正常化應該是一個常規的行政事務。但給予俄羅斯永久正常貿易關系地位一事,卻與懲罰俄羅斯侵犯人權者的《馬格尼茨基法案》糾纏在一起。《馬格尼茨基法案》非常重要,但它可以去單獨發揮作用。讓努力向俄羅斯出口產品的美國出口商,在同來自WTO其他成員國的競爭者競爭時處于劣勢,用這樣的方式來促進人權,是很奇怪的。
當前美國在國際經濟治理方面發揮的作用已經無法與幾十年前相比。這主要不是因為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政府的意識形態和能力問題,而是由于國會的分裂和失靈導致美國難以規劃一個連貫的貿易和國際經濟政策。
貿易政策一再成為政客擺政治姿態的犧牲品,[在珠海注冊香港公司服務]而且,美國需要撫慰本國農民,于是令“多哈回合”貿易談判走向沒有尊嚴的死亡。從國會本月的行動來看,形勢幾乎沒有回轉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