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信托上市?
2012初,證監會披露IPO進展的名單中,[BVI離岸公司的簡介]中海信托躍然紙上。信托公司似乎頓時前景光明,信托上市引起業內紛紛熱議。如果信托公司上市放開,將對信托股權重組產生重大、積極的影響,信托牌照將進一步升值。
目前,參股信托公司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52家,其中包括愛建股份投資愛建信托、中石化參股北京信托、泰達股份參股北方信托和天津信托,經緯紡機投資了中融信托。但是獨立上市的信托公司只有陜國投、安信信托兩家,上市時間均為1994年。
也就是說18年中,沒有一家信托公司上市成功。而北方國際信托借殼ST四環、中信信托借殼安信信托上市先后宣告失敗,盡管中海信托2007年進入上市輔導并已提交上市申請,重慶信托表示將啟動IPO,但是18年來信托公司上市仍未有成功案例。
到目前為止,證監會還沒有明確的政策支持信托公司上市。中海信托早就遞交申請了,壓了好多年,只不過現在證監會才公布名單。信托公司上市的最大障礙是信托公司沒有形成穩定的業務模式。“信托業務看起來很靈活,很多領域都可以投,但都不穩定,業務上沒有‘自留地’;信托集中投資對一個行業產生很大影響后,行業政策就會反過來限制信托資金,所以信托資金只能打游擊。銷售金額13億元
金融行業里,銀行的暴利有目共睹。除此之外呢?
短短5年時間,信托資產規模從2007年的1萬億元迅速升至2012年一季度末的5.3萬億元,信托行業的發展讓其他金融業始料未及。一張成績單中,總有正數與倒數。在整個信托行業在規模和利潤大幅攀升的情況下,仍不乏萎靡不振逐漸被淘汰者。
對比2011年信托公司的業績,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
選出10家跟不上隊伍的信托公司。數字能說明一切。
在這10家掉隊的信托公司中,甘肅信托2010年利潤總額6971萬元和凈利潤5327萬元,而2011年則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則分別為841萬元和794萬元,凈利潤下降85.09%,為跌幅最高的一家。2011年甘肅信托營業收入為4375.82萬元,其中利息凈收入2024萬元,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 1.009億元,這項指標比2010年有大幅的提高;然后,甘肅信托投資收益卻出現逆轉,2010年投資收益7674萬元,2011年卻虧損了3927萬元,另外,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也存在大幅虧損,達到了4654萬元。甘肅信托去年新增的信托項目有105個,銷售資金為224億元,信托資產總規模258億元,排在40名以后。可見,甘肅信托資產管理規模有所增長,但是公司整體利潤卻大幅度虧損。
國民信托也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截至去年年末,國民信托存續項目僅為13個,信托資產總規模只有43.8億元,只有中信信托的百分之一。其中集合信托項目只有3個,而單一信托項目也僅為9個。去年全年,國民信托僅發行了2款信托產品,銷售金額13億元,這個銷售規模都比不上外貿信托的銷售零頭。并且更為糟糕的是,國民信托在去年結算的兩個信托產品都出現了虧損,給投資者的虧損額達到了2171萬元,而國民信托在2011年的受托人報酬卻有1353萬元。從這幾個數據就可以看出國民信托的資產管理能力可見一斑。然后,國民信托去年的凈利潤卻出現了大幅度增長,收入中貢獻最大的卻是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國民信托的股東目前也是有意轉讓其持有的股份,近期就傳出工商銀行收購國民信托談判失敗的消息。
在全體信托業紛紛實現超額盈利的大環境下,凈利潤實現負增長的還有國聯信托和山西信托,-21.34%和-13.30%是其利潤的最終體現。
資本利潤率和加權信托報酬率上,杭州工商信托分別以22.48%、2.52%的成績,在這最后10名排行榜中足以讓其他信托公司羨慕。甘肅信托的資本利潤率只有0.78%。
資產規模小的信托公司人均凈利潤也不高,甘肅信托的人均凈利潤僅有12.22萬元,再次名列業內倒數第一,稍高一點的為山西信托,人均凈利潤50余萬元,相比外貿信托649萬元、華能貴誠信托342萬元的人均凈利潤,資產規模小的信托公司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值得提出的是,雖然國聯信托亦名列掉隊公司行列,但其467萬元的人均凈利潤,即便是“黑馬”信托公司都難以匹敵。
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國聯信托增長最慢,1.066%
談及2011年大獲豐收的原因,大多數信托公司將凈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歸于“信托手續費等主營業務收入增加”。以中信信托為例,報告期內總計實現信托業務收入總額37.59億元,其中手續費及傭金收入27.04億元,占比71.93%。但也存在特殊情況,在中泰信托2.2億元的凈利潤中,約1.5億元來自于控股大成基金所得的投資收益。
而在這10家不合拍的信托公司中,這項主營收入增長都十分緩慢,其中8家公司增長不超過40%。
翻看這10家公司的年報,理財周報記者發現,國聯信托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增長最為緩慢,由2010年的22440萬元增長到2011年的23917萬元,增長率6.58%。
華信信托由2010年的4.57億到2011年的5.64億,增幅為23.3%。東莞信托、蘇州信托、杭州工商信托和山西信托增幅相差不大,在33%-35%之間,中泰信托稍強,增幅達43%。
即便如此,在主營業務收入而言,實現超過1億元的信托手續費收入,也已經是信托公司近幾年來主營業務發展最好的時期。
但在利息凈收入方面,這幾家公司均不佳。尤其是國聯信托和中泰信托。前者從2010年的1110萬元下降到2011年的1017萬元,后者則從2010年的724萬元下降到2011年的288萬元,下降幅度達60%。
中泰信托信托資產下降35.5%
在這10家掉隊信托公司中,以甘肅信托的總資產基數最小,但增長最快。2010年甘肅信托的總資產3.44億,2011年增長到6.4億元。總負債總體下降,由2010年的5186萬下降至2011年的4106萬元。
論起總負債下降最為迅猛的要數國聯信托,從5486萬元到3289萬元,下降占比達40%,是其他信托公司所不能及。
在各家公司所轄及的信托資產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仍以甘肅信托增長最快,從2010年的60.47億到258.82億元,其中實業為143.5億、基礎產業35.9億、房地產30.38億,占比分別為55.4%、13.9%、11.7%。
2011年的信托公司,多數受托的信托資產規模呈現不同程度的增加。在這掉隊的10家公司中,中泰信托是唯一一家信托資產下降的信托公司。2010年,中泰的信托資產規模有168.24億,2011年下降至108.49億,下降幅度達35.5%。
黑馬公司:四川信托借房地產瘋漲,方正東亞擴張10倍
不能忽視的還有華能貴誠信托、吉林信托,以及銀行系的興業信托和建信信托.比起銀行、保險和券商,信托業似乎潛伏著更多黑馬。
一些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型信托公司,在過去的一年中,表現出了巨大的爆發潛力,類似“狼性中融”的故事隨時可能從另一個起點重新開篇。
四川信托、興業信托、方正東亞,或許該成為市場下一個關注的焦點。四川信托實現全面爆發式增長.這是一種十分接近中融的味道。
剛剛重新開業一年有余,管理資產規模便做到了706億,同比增長437.33%,盈利方面的數據更是驚人,2011年四川信托實現凈利潤3.20億元,較前一年同期數據214萬相比,暴增了14837.27%,換言之,在過去的一年中,這家公司的凈利潤飆漲了近150倍。
當然,這其中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資料顯示,四川信托是在四川省信托投資公司、四川省建設信托投資公司歷經十一年艱辛整頓、重組,最終在保留和興證券股權、華西證券股權及川信大廈等優質資產的基礎上,引入四川宏達集團、中海信托等戰略投資者而設立的信托公司,2010年11月28日剛剛在成都開業。也就是說,2010年的所謂全年大部分數據其實只指向2010年的最后一個月,但即便如此,成立一年時間,管理資產規模以及凈利潤便在全行業中躥升到23位的成績也十分亮眼。
這與成立一年來四川信托施行的激進風格密不可分,復業后,四川信托便走上了擴張之路,也是因為存量信托極少,受《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影響小,四川信托新發產品數量規模迅速膨脹。很快,業內幾乎所有人都開始對這家行事彪悍的公司刮目相看,多位信托人士證實,四川信托有數位管理層人員曾是中融舊部,采取 “狼性”的擴張風格屬意料之中。
房地產業務,是這家公司崛起的主要手段,年報顯示,該公司信托資產分布占前三的為實業、基礎產業與房地產,分別占比45.88%、22.08%與16.99%。
直到去年十月,業內盛傳銀監會叫停渤海信托、方正東亞信托、四川信托、五礦信托四家公司的房地產業務之后,這樣的操作才有了一些調整,雖然四川信托之后在官網上刊登了澄清公告,但還是出于防控風險的考慮主動暫停了房地產業務,但擴張的沖動依舊潛行。
方正東亞激進擴張規模暴增10倍
另一家值得關注的黑馬公司是方正東亞信托。這家公司由方正集團重組原武漢國際信托投資公司而來,注冊資本3億元,方正集團持股50%以上。方正東亞信托至今已成為方正集團金融平臺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末,方正東亞的信托資產總計422.83億元,而這一統計在2010年末僅為36.27億元,短短一年,擴張了超過10倍。方正信托比四川信托開業時間略早,為2010年9月。
公司信托資產分布相對平均,基礎產業、房地產及證券市場,以及實業,分別占比16.07%、24.97%與7.45%、26.23%。
與規模擴張迅速相對應的是喜人的收益增速,2011年,方正東亞實現利潤總額1.25億元,凈利潤8771萬元,較2010年增幅為8671%。報告期內方正東亞總共實現信托業務收入總額2.41億元,其中利息收入0.18億元,投資收益0.01億元,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2.46億元,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為負0.21億元。
此外,華能貴誠信托也同樣值得關注。背靠華能金控平臺,華能貴誠信托重新掛牌運營以來連續大步躍進,三年的發展時間中從行業墊底的位置一路猛追。
華能貴誠信托2011年信托資產規模達451.28億元,同比大漲124.79%,全年新增信托規模979.96億元,悉數為主動管理型。去年公司實現凈利潤3.74億元,同比暴增227.16%。實現營業收入7.56億元,為全年預算目標的137%,比上年增長178%。
不能忽視的還有吉林信托,公司2011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吉林信托2011年實現凈利潤4.52億元,較上年增長152.86%,人均凈利潤314.20萬元;信托資產規模達到630.87億元,增長33.85%。吉林信托在2011年間共成立信托項目267款,其中集合類信托計劃133款,單一類信托 118款,財產權信托16款,并且此267款信托項目全部為主動管理類型。
作為一家最早成立于1985年的國企,吉林信托在最近幾年內迅猛發展,房地產項目也在該公司產品體系中占據不小比例。
銀行系信托“背靠大樹好乘涼”
值得一提的是,[BVI公司注冊程序和費用]借助銀行股東的渠道優勢,目前國內銀行系信托公司的發展勢頭也十分迅猛。
興業信托和建信信托去年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了1507.77億元和1907.26億元,分別增長361.93%和188.91%,在大股東興業銀行的全力支持下,原聯華信托于2011年正式更名為興業信托后,去年的表現在銀行系信托公司中最為搶眼,除了信托資產規模增幅亮眼,2011年年報的數據顯示,興業信托報告期內累計實現營業收入4.9億元,實現利潤總額2.76億元,實現凈利潤2.04億元,同比增長168.91%。
建信信托自被建設銀行重組運營后,一舉由原來的小信托公司合肥興泰信托邁入國內信托行業的第一梯隊,資產規模進入千億軍團在全行業位居第六位。2011年實現凈利潤3.28億元,同比增長88.21%,人均利潤295.66萬元。
與其他信托公司相比,銀行系信托公司具有突出特點,即大量信托資產投向金融機構,建信信托2011年年報顯示,截至2011年年末,其信托資產運用在基礎產業、房地產業、證券市場、金融機構和實業的比例分別為6.02%、5.79%、34.62%、46.2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