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財富跨代傳承
中國有句老話叫“富不過三代”,說的就是財富的傳承問題。自古以來,東方人重視財富積累,克制消費,勤儉節約,不斷擴大財富。然而綜觀中國歷史,卻很少有像羅斯柴爾德一樣的家族,實現長達數世紀的財富代代相傳。當然,這其中有政權更迭、時代變遷的客觀因素,也有中國人理財觀念的主觀問題。改革開放后,一批企業家抓住機遇“先富起來”,但隨著這批高凈值人士步入老齡,他們的財富和家產如何代際傳承,“富二代”、“富三代”如何守業并實現財富的增值保值,是中國新富們面臨的現實問題。日前,暢銷書作者《家族財富》比爾·邦納來華訪問,對上述問題進行了一一解答。
比爾·邦納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實事通訊公司Agora出版社的董事長兼CEO,也是擁有來自6個國家超過54萬讀者的金融通訊《每日結算》的創始人,同時是一位高產的暢銷書作者。比爾·邦納出生于美國一個普通的農場家庭,早年創業時也是屢遭失敗,但堅持和執著救了他,最終生意成功,他的個人財富迅速積聚起來。富裕之后的他開始關心如何處理自己的財富,由此對家族財富的傳承產生了濃厚興趣。搜集完大量資料后,他決定寫一本關于家族財富的專著。
為什么有的家族依然富有,而有的家族仍然一貧如洗?在比爾·邦納看來,秘密很簡單——富裕的家族懂得從長計議,并能夠延遲享受。他指出,幾乎所有繼承財產的秘密都能追溯到同一個源頭——長期規劃的理念。真正富有的人在花錢的時候總是謹小慎微,他們會把錢花在那些能長久維持其價值的東西上。
比爾·邦納指出,這就是富裕家族為什么不急于參與或者撤離投資的原因。相反,當發現了一些新領域,他們會持續堅持下去,甚至幾十年。這就是為什么他們要對家族進行長期的規劃,因為如此他們才能應對管理的挑戰并擴大家族的財富;這就是為什么他們要投資教育和培訓,以及為什么家族成員要加入集體的財富中,而不是將財富分離;這就是為什么他們要引導孩子們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伴侶,因為他們知道一個爛蘋果會侵蝕整箱蘋果;這就是為什么他們在律師和會計師身上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以確保他們的安排是正確的,能傳遞他們的財富并對其進行保護。
他還指出,與東方人“守業”不同,西方人更擅長“理財”,注重復利效應。富裕家族更喜歡具有深層價值的資產。隨著時間推移,這些資產價值會上升至頂峰,而動能投資法則會慢慢降低。他們喜歡有長期回報的投資,例如木材、礦山和基礎設施。而且這也是他們從復合增長中獲益的原因:讓相對弱小的收益在幾代人的時期內都實現增長。
總之,財富傳承全部是時間問題。他們有錢,而且希望長期擁有。因此他們非常努力地工作,投資教育和專業建議,以確保他們擁有他們所需要的個人資源。
比爾·邦納在書中一再強調,本書所要講的不是關于要獲得什么東西,而是關于要放棄一些東西。正如他所言,“該書是寫給愿意做出犧牲的人,甚至是相對令人愉快地做出犧牲,這樣能讓其他人從中受益,雖然可能是永遠不會見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