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鑫一邊緊張地盯著電腦屏幕,[如何在天津注冊香港公司服務] 一邊忙著打電話催促。公司的Q群即時通報正在推介信托計劃的剩余名額,這次的信托計劃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10%以上,陳鑫好不容易才幫客戶爭取到一個認購名額。雖然合同已經簽訂,但如果客戶今天不能成功打款,爭取回來的名額仍有被搶走的風險。
陳鑫今年30歲,在佛山某證券營業部擔任投資顧問已有6年,這兩年興起的信托熱,讓他依稀看到了2007年大牛市時新發基金遭搶購的影子,“信托計劃的推介期一般有一個多月,如果推介期結束而未募集到足夠份額,可以適當延期。實際上,公司代銷的信托產品客戶反應都很熱烈,一般不到一個星期就會售罄,誰打款更快誰就能搶到名額。”
信托產品在佛山的火爆銷售是近幾年全國范圍內興起的信托熱的縮影。根據中國信托業協會最近公布的2012年4季度信托公司主要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全行業65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和實現的利潤總額均創歷史新高,分別達到7.47萬億元和441.4億元,同比增長55.3%和47.84%,信托資產規模首次超過保險行業成為僅次于銀行業的金融“二當家”。
制度保障促成信托業“井噴”
過去10年是信托行業發展的黃金10年,然而,這一匹金融業“黑馬”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中國信托業協會專家理事周小明指出,信托業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不被接受到被廣泛采納的過程。
他指出,在中國的金融部門中,信托業是唯一歷經整頓而最終完全切斷歷史并加以重新進行制度安排的,這種制度安排賦予信托財產以廣泛的經營方式,使其成為唯一橫跨貨幣、資本和產業市場的金融工具,從而有效地規避單一市場風險。經營范圍的廣泛性為信托業的“井噴”式發展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制度保障。
信托業的另一層制度設置是引入“合格投資者”概念。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新發信托計劃募集的委托合同不得超過200份(資金規模300萬元以上不限數量),單筆委托資金不低于100萬元,這種高門檻的設定使信托業更像是“富人的游戲”,成為專為機構客戶和高端個人客戶服務的私人理財機構。
信托業井噴的誘因始于2008年下半年銀信理財合作業務的開展。業內人士介紹,當時為了防止經濟過熱,央行對商業銀行貸款進行限制,但市場對貸款的巨大需求并沒有因為這種限制而減少。為了彌補銀行系統貸款額度的不足,銀行紛紛借助信托平臺,通過信托產品變相為企業提供貸款。在信托業2009、2010兩年的增長中,銀信理財合作業務規模的貢獻度均在50%以上。
到了2011、2012年,信托業增長的動力逐漸向以高端機構客戶驅動的“單一資金信托”轉移,地產和基建類信托的遍地開花是主要特征,“大概從2011年開始,幾乎每周都有好幾個這兩類信托發售,似乎全國的投資項目一下子都涌來募集資金,”該業內人士向介紹。造成這種現象的背景是,央行為了嚴控房價過快增長和清理地方融資平臺,對地產項目和地方投資項目實施限貸。
靈活的制度設置加上天時地利,信托平臺成為溝通資本與實業的重要橋梁。佛山作為藏富于民的典范,民間資本極為雄厚,自然成為信托業開疆拓土的一座金礦,“雖然沒有權威的數據統計,但從信托產品的銷售情況來看,這幾年佛山對信托業的爆發式增長貢獻良多。”
購買信托產品擁有三重保障
信托產品之所以受到佛山民間資本的追捧,和它一直標榜的“高收益、低風險”密切相關。“投資者都是逐利的,信托產品平均可達10%的年化收益率和相對較低的風險,是它迅速壯大的重要武器。”一名證券業人士介紹。
信托產品的高收益不難從與其他金融工具的比較中看出。根據中國信托網統計,去年12月信托公司共計發行486只信托產品,平均預期年收益率達到8.66%,這是在去年初到10月份連續下降、且央行兩次降息的情況下取得的,其中房地產信托的平均收益率高達9.37%。
與此相比,去年上證指數的表現要遜色很多,全年漲幅僅為3.17%,而2010、2011年分別下跌了14.31%和21.68%。按此推算,過去3年如果持續投資上證指數,投資者將虧損32.82%。
基金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2012年股票基金的平均凈值增長率為5.82%,似乎接近信托的平均收益率,但僅僅在一年以前,主動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凈值增長率為-24.94%,波動性極大。
那么投資房地產又如何?根據佛山市住建局統計,2012年佛山市新建住宅銷售均價為7634.95元/平方米,同比2011年下降了6.55%,顯然在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未有放松的情況下,投資房地產并非明智的選擇。
過去幾年,信托產品在收益率上完勝其他投資品種。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高收益總是與高風險相伴隨,信托產品的情況又如何?
“目前固定收益類信托產品的安全系數僅低于銀行存款和債券,因為它有一系列的保障。”該從業人員介紹,目前來看,購買信托產品的客戶至少擁有三重保障,首先是融資方提供的抵押物,目前發行信托產品的抵押率普遍在30%-60%之間,抵押率越低風險系數越低。
信托產品的第二道防火墻是信托公司的風險準備金,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信托公司需要從每年的凈利潤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賠償準備金,用于賠付信托項目未能履約時造成的損失。
如果說以上兩項設定是合約條款對投資者的“顯性”保障,那么信托產品還有第三道“隱性”防火墻,也是最受爭議的“剛性兌付”,即當信托產品出現違約時,由信托公司動用自己的固有資產進行兜底。之所以說這是“隱性”的,因為合約條款并無此規定,但這已成為信托業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一邊是遠高于其他投資品種的穩定收益率,另一邊是三道防火墻的嚴密保護,在風險與收益成正比的投資鐵律面前,信托產品似乎是一個“逆天”的存在,但魚與熊掌真的可以兼得嗎?
目前為止沒有信托產品出現違約
到目前為止,已發行的信托產品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違約,但這并不代表信托產品不會違約。經濟學規律告訴我們,在資本可以完全自由流動的市場,各項投資的風險收益比例應該是趨于一致的,信托產品也不例外。如果在享受高收益的同時沒有發現風險,只能說明風險被人為地藏起來。巴菲特說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去年信托業發生的幾起風波,讓我們依稀看到了“裸泳者”。
去年12月,中信信托發布公告稱,“三峽全通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無法按期付息,投資者面臨著不能如期收回本息的風險。此前,包括中誠信托、中融信托在內的大型信托公司旗下的信托產品均出現過類似的波折,其中吉林信托的“吉信11號”由于融資方沒有償還能力,最終通過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接盤才得以兌付,而這也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信托產品出現違約的重要原因。
據業內人士介紹,當出現兌付困難時,要么由資產管理公司拼盤,要么通過發行新的信托計劃“以新還舊”,或者信托公司之間交叉接盤,這是一個擊鼓傳花的游戲,由于缺乏完善的監管機制,當風險出現后并沒有第一時間得到解決,而是想辦法轉移出去。
真正的考驗還沒到來,2010年、2011年大規模發行的房地產信托將于今年迎來兌付高峰,由于國家的調控政策未有放松,這些產品存在較高的違約風險。
讓人欣慰的是,[如何在成都注冊香港公司服務] 問題正在得到監管層的重視。在去年底舉行的中國信托業峰會上,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表示,2013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要高度重視潛在的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確保不出現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維護信托業持續穩健運行。
形勢正在發生變化,信托業經過4年的高速增長后逐漸顯現疲態,“我們公司內部已經規定,不能銷售非指定的信托產品了。”佛山某證券營業部的理財經理向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