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斷走低的CPI數據、銀行利率以及越來越低的投資收益,有人說:眼下投資者面臨的是一個讓人尷尬、讓人迷惑的“三低時代”。
在各項投資渠道止步不前、[注冊香港公司瑞豐專業辦理]投資方向前途未明的當下,理性客觀地分析經濟形勢,找尋市場亮點,是投資者的投資之舟不在迷霧重重的市場發生“迷航”的重要因素。
日歷已經翻到了七月流火的季節,白天的溫度卻絲毫沒有下來的跡象。高唱著“終結剛性兌付”的調調,過去一個月里,信托產品發行顯得格外謹慎。畢竟,除了各方關注已久的房地產信托外,礦產信托、藝術品信托等都已經出現過風險事件。
然而,恰恰由于各類風險事件吸引了大量媒體目光,讓信托產品的投資價值在人云亦云中充分顯露,高凈值人群越來越多地開始關注信托投資。
僅從收益來看,房地產信托、工商企業信托仍然是排名靠前的投資品種,平均預期收益率都在10%以上。而今年另一個搶眼的品種,是地方平臺頻繁再融資背景下的基礎設施信托,有了明里暗里的政府信用擔保,開盤“秒殺”成了常有的事。
市場“老明星”依然有價值
2012年,房地產信托沒有像房地產行業調控之前那般突飛猛進,但卻絲毫不影響其相對高位的預期收益。
根據中國信托網信托研究中心報告顯示,1年期至2(不含)年期的信托產品中,工商領域的預期回報率最高。2至3(不含)年期的信托產品中,依然是房地產領域的預期回報率最高。其中,1年期至2(不含)年期的信托產品中,工商領域產品預期回報率在10%以上,房地產領域大約在9.5%左右;2至3(不含)年期的信托產品中,房地產領域產品預期回報率超過11%,工商領域約為10.2%。3年以上期的信托產品中,房地產領域預期回報率約為11%,工商領域約為12%。
從產品期限分布來看,1-3年期信托產品處于主導地位。在7月已公布期限的產品中,2至3(不含)年期的信托產品占到了58.73%,是最有代表性的期限產品。
不管是和貨幣市場、資本市場或是銀行理財市場相比,信托產品在1-3年期的投資取向中都非常有吸引力。畢竟,從以往兌付的信托產品情況來看,大多信托產品能夠達到預期收益中的較高水平。
僅從收益水平來看,2年以內信托產品數房地產信托較有投資價值,3年以上則數工商企業信托更有吸引力。
基礎設施最繁忙
2012年繞不過的信托產品,是基礎設施信托。三年前的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曾引發過政信合作類信托的一波熱潮。伴隨著今年地方平臺再融資壓力的不斷增大,信托再次成為為地方平臺輸血的“功臣”。
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36家信托公司發行214款基礎設施領域集合信托產品,比去年同期增加125款,較去年全年增加15款;合計募集資金達503.96億元,較2011年大幅上漲。
投向基礎產業建設領域的項目一直都是各大信托公司的傳統業務,由于基礎產業建設項目中很大部分由地方政府牽頭主導,因而此類業務天然地與“政信合作”及“地方融資平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有了地方政府“托底”,基礎設施信托收益率之高不亞于房地產信托,且產品頻頻遭遇“秒殺”。
從資金需求角度來看,今年地方債務平臺的存量債務到期,而土地財政吃緊,債務展期和借新還舊成了地方政府的必然選擇,而借新,銀行會有較苛刻的條件,信托無疑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雖然總體來看,[香港公司審計]基礎設施信托的預期收益率并不如商業地產信托,但用業內人士的話來說,“政府信用放在那里,就是產品最大的吸引力,即便是有風險,最終的解決途徑也比別的產品多”。